(輕熟日常)書包的進化   葉子飛

書櫃深處找到了中學時用的帆布書包,右側口袋被鉛筆戳破的洞還在,拉鍊上的鏽迹像封存時間的琥珀。每次打開它,總會飄出混合着粉筆灰與橡皮屑的氣味,那是九十年代教室特有的味道。

現在的學生書包已經變成精密儀器,減壓背帶、防水隔層、還有USB充電口。學生們每天揹起裝着平板電腦的書包出門,我總想起當年那個只裝着鐵皮鉛筆盒和飯盒的帆布包,雖然簡陋,卻裝得下整個操場的歡笑。

書包重量的變化是最直觀的時代刻度。我們那時書包約重兩公斤,現在小學生的書包普遍超過五公斤。不是知識變重了,而是教育的輔導材料與電子設備,把書包變成移動的補習班。

傳統學校門口的變化呈現得最為赤裸,放學時分,老人們接過孫輩的書包扛在自己肩上,形成奇特的雙重身影,彎腰的背影與挺直的書包,構成這個時代最沉重的畫面。而國際學校門外,學生們輕鬆背着單肩包談笑風生,他們的書包裏可能只裝着一本電子書和運動服。

昨夜整理舊物,我試着背起那個帆布書包。帶子立刻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卻依然完美貼合着肩胛骨的弧度。這讓我想起六年級期末,我把所有教科書扔進垃圾桶的下午,書包輕得能隨風飄起。那瞬間的輕盈感,竟成為後來人生中最懷念的自由。

書包從來不只是容器,更是成長的隱喻。我們不斷往裏面填充知識、責任與期望,卻很少記得要定期清空。就像現在每天揹着筆記本電腦通勤的我,與當年那個揹着帆布書包奔跑的孩子,本質上仍在進行同樣的儀式。那個能裝下好奇與驚喜的原始空間,就像最好的學習,從來不在最重的書包裏,而在最輕盈的心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