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紅色娘子軍 舒蕊

當年的八套樣板戲之一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將於十一月在海南省公演。

樣板戲,文革時代的特殊產物──把人們看到厭倦!說好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結果得個「桔」!

幾十年後的今天,回過頭來看,撇開政治意識,那些樣板戲在藝術上有一定的價值,比如傳統京劇(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題材)的唱腔,我這個廣東人總聽不清唱詞(現在內地京劇團來澳演岀,我靠看字幕),但樣板戲──如《智取威虎山》的「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每個字的吐音清晰,易入腦。

說回《紅》劇,微信上看到海南公演的海報,印上女主角吳清華的「倒踢紫金冠」造型──這動作獨特與漂亮!

《紅》劇的音樂,可以作為交響樂團的曲目來演出,有純音樂,有合唱,旋律有雄壯(如《娘子軍連連歌》)、有活潑(如《快樂的女戰士》)。

這些年我看的音樂演出,《紅》劇曲目,未演奏過!

說起來,搬往長者公寓時,放光碟的盒子,沒有事先拿出來,如今不知放在何處──當中有《紅色娘子軍》呀!

想起了微信上的「模子帖」,有講美國人愛遷居,乃生活自由的表現──俗語說:「上屋搬下屋,不見一籮穀」!難道美國人像俠客那般,家當就只是一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