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仔有見)澳門人的健康城市 溫言
澳門,城市面積雖小,但醫療機構卻分散得讓病患難以快捷方便的獲得醫療照護。
康復中心、專科門診、醫院往往分散於不同區域,讓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家在診療上,耗費時間、心神。而專科醫生的短缺,門診數量的稀缺,都讓輪候時間長得以年計,如要好好得到診治,都讓人感到焦慮。
近來常要陪着爸爸見醫生,總是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從排隊掛號、等候診療,再到藥房取藥,這一系列的流程耗費精力和時間。尤其對於身體虛弱的老人來說,這樣的折騰,讓他們疲倦,在擔心病情之餘,還要在體能上加重負擔。看着他們因為長時間的等待而感到疲憊,我心中不免感到心疼和無奈。
更讓我感慨的是,如果患者來自低收入家庭,其照顧年長或病患的親人所面臨的局面,會是多麼艱難。醫療開支、交通費用、陪伴的時間,這些都可能會成為一個家庭的沉重負擔。當收入微薄的生活已經捉襟見肘時,如何再去負擔這些醫療成本?這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更是情感與責任的考驗。
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者不少家庭只能選擇忍耐或承受。這都讓我思考,澳門社會看似富裕,財政有餘裕,但我們政府有沒有為這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與關懷?醫療體系的整合已是刻不容緩,讓康復中心與醫院之間形成更好的聯繫,減少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不便。
雖然,現在離島已有醫院及急診站,但才剛剛投入運作一年半載,醫生亦有不少是從外地調派過來的,或者他們都有良好的醫療教育,但對於澳門土生土長的年老病人來說,語言不通,就已沒法讓患者放心,看病亦有一層阻礙。
作為澳門人,希望醫療系統儘快有改善,讓澳門年老患者心安,也可讓照顧者可更輕鬆,澳門才可成為真正宜居的健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