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在喧鬧的世界裏找到自己  冬兒

週末逛街時,小雅被店員熱情推薦了一支「神仙色」口紅。回家後對着鏡子試色,橘調襯得她臉色發黃──這已是本月第三支閒置的口紅。更讓她鬱悶的是,當年報本科專業時全家人高呼「會計越有經驗越吃香」,如今她對着賬目如坐針氈,而隔壁設計系的同學卻在國際大賽摘了獎。

我們多少都經歷過這般場景:別人的聲音像潮水湧來,捲走了自己的腳印。

商場店員的推銷話術、父母規劃的「穩妥人生」、朋友圈的精緻模板……外界聲音總在替我們做選擇。當興致勃勃分享新買的空氣炸鍋,卻被吐槽「費電貴又難清洗」;當曬出旅行照,總有人指點「這季節不該去那兒」──這些評價如同細沙,不知不覺地令人自我懷疑。

如何在聲浪中守住內心的真實想法?

先給內心做次「檢查」

表姐曾硬塞給我一條碎花裙:「今年最流行!」可鏡子裏那團艷麗花紋,活像打翻的調色盤。後來才懂,別人眼裏的「必入單品」,套在自己身上可能成了行為藝術。真正的合適,是衣物如第二層皮膚般自在,是選擇如呼吸般自然。就像朋友辭去銀行工作那天說的:「對着數字熬了五年,才敢承認自己喜歡做甜品師。」他如今是公司最年輕的獲奬無數的餅師──找對賽道的人,眼裏有藏不住的光。

再給內心裝上導航儀

朋友小雅大學報專業時:父母求她讀好找工作的專業。她默默在深夜寫下兩張清單:一張列滿父母期待的「安穩職業」,另一張記錄自己每次看到漂亮的畫作,都不禁駐足欣賞。最終她按父母的意思選了會計專業,可工作幾年後卻令她後悔不已。而那個勇敢按自己興趣作出選擇的人,成為了真正得到快樂的贏家。

最後讓自己長成大樹

在銀行工作的那位朋友辭掉銀行工作去當餅師。別人眼裏「再拚兩年就能晉升至管理層」的金光大道,於他卻是囚籠──他心底早埋着成為餅師的種子。如今他不時分享着自己的成品,看着他那充滿喜悅的樣子,似在宣告全世界他當初的選擇正確不已。當把選擇根扎進熱愛之地,外界的風言風語便成了枝葉的伴奏。

人生終究不是商場促銷,不必為「限時搶購」的吆喝亂了陣腳。當學會在試衣間分辨鏡中的笑容是否真實,在人生岔路口聽見心跳的指南針,在耕耘時忽略田埂上的閒言碎語──這便代表找到並穿上了最合腳的鞋,踏上獨屬自己的征程。世界喧鬧無比,但最深遠的回聲,永遠來自自己靈魂深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