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聞博見)恥歌寇盜正氣凜然  茂欽

北平淪陷,「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被困古都,日寇為籠絡人心,邀請他「合作」,軟硬兼施,無所不用。他置安危生死於度外,威逼利誘不為所動,民族正氣令人敬佩。

日軍為製造北平市民歡迎「東亞聖戰」的假象,脅迫北平梨園公益會出面,組織京劇界捐機義演,並指名道姓要程硯秋參加演出,意在利用他的聲譽擴大影響,吸引觀眾看戲。

梨園公益會會長給程硯秋送來了請帖。程硯秋聽道明來意,馬上拒絕:「這種戲我是不能唱的。」會長勸他應酬一下,不然難以交帳。他仍是搖頭:「我是中國人,怎能為侵略我國的日本人唱義務戲賺錢,讓他們買飛機轟炸我同胞?」

會長為難地說:「程先生的話是有道理,只是北平已是日本人的天下,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呀。」程硯秋斬釘截鐵:「不管怎麼說,我是寧死槍下,決難從命!」

侵佔北平的日本軍政官員中多有中國通,他們愛看程硯秋的戲,得知程硯秋將在某戲院演出時,指派偽職人員去預定包廂。程硯秋總是藉故推辭不給。

幾個日本軍官信奉錢能通神,許以重金,派人約請程硯秋去唱堂會。程硯秋不予理會,來人陰陽怪氣地說:「你唱戲不就為了錢麼,送上門來的大錢不要要甚麼?」程硯秋勃然色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喪人品國格的錢就是不要。」

日人惱羞成怒,派特務去劇場搗亂,又以違禁為名禁演,還不准電臺播放程硯秋的唱片。

一天傍晚,程硯秋在前門一條胡同裏被幾個漢奸堵住,說只要願意為皇軍唱戲,便可放過他,不然要給他點厲害嘗嘗,說着逼了上來。

程硯秋早先是學武生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發制人,拳腳並施,打得漢奸東倒西歪,衝出包圍揚長而去。

 「恥歌寇盜學犁鋤」,為了擺脫日人的糾纏迫害,程硯秋忍痛割愛,決定退出舞臺。隨即去了一家德國人開的醫院,會晤是友人的楊學濤醫生,請楊出具了一份診斷證明:程硯秋先生經本院內科檢查,體胖行動不便,不宜演出,應休息。

楊醫生還請德籍主任醫生在診斷書上簽了字,使更具權威性,日本人不致懷疑。

程硯秋登報聲明,因身體原因不再登臺獻藝,實行閉目閉口閉心的「三閉主義」。他在北平西北郊的青龍橋買了一所小四合院,購置農具,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生活。

務農期間,程硯秋暗裏堅持練功,等待有朝一日打敗小日本後,重上舞臺。

盼待了八年,這一天終於來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程硯秋喜極而泣,重返北平,宣布中止「三閉主義」,精神抖擻參加了慶祝抗戰勝利的首場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