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電影的真善美   喬捷

一九六五年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上映,今年是正好六十週年。我十八歲時第一次聽此片的原聲大碟,當中的名曲〈我的最愛〉(My Favorite Things)在往後的日子裏聽過無數次,卻直至現在我四十有多的年紀,才第一次看完這齣電影,才明白為何它能成為史上最賣座的歌舞片。以前沒有特別想看,主要還是出於對歌舞片的刻板印象,讓我錯過與這好故事相遇。

故事其實並沒有特別刻意用歌舞片的形式來表現,每次唱歌幾乎都是情節需要──修道院活潑小妹愛歌唱常惹禍,慈祥的院長送她出去社會體驗希望她認識真正的自己,她在退役軍官家當起七個孩子的老師,最終用音樂感化了孩子和軍官,並讓自己獲得了愛情。一個用歌聲、用音樂、用文化來打動人,讓人記取人間真善美的故事,背景是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的前後,山雨欲來,導演編劇輕描淡寫,仍能讓故事處處展現出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反侵略意識。雖無着墨於悲情和流血,卻處處感受到外敵入侵所會帶來的危險和恐怖。就像故事中那個雷聲大作的夜晚,小孩一個個被嚇到,老師唱着〈我的最愛〉讓大家用聯想美好事物來克服心中恐懼、增強底氣,電影在書寫二戰記憶方面,就是選擇了這個溫柔的策略。

《仙樂飄飄處處聞》又譯《真善美》,在世界各國都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的今年,它完全可以作為一部反法西斯電影來欣賞。它歌頌信仰、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承,並以音樂、歌唱這一人類共通「語言」為載體,強調抵抗外敵、守護民族尊嚴。就像《風雲兒女》中的〈義勇軍進行曲〉,像《上甘嶺》中的〈我的祖國〉。真善美的歌聲,可以鼓舞人心,讓我們在艱難的時刻依然有信念與希望,也讓我們在面對恐懼時,可以憶起舊時,並能自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