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七十六周年的國慶日,神州大地,世界各地都有隆重的慶祝活動,眼見我國繁榮昌盛,政通人和,社會進步,心情澎湃,特別是在當日聆聽到國歌的響起,感覺更是別有不同。
我國的國歌特別威武雄壯,節奏激昂,因其是出自大作曲家的手筆,在硝煙瀰漫,浴血奮戰的年代產生,它號召全國人民起來戰鬥,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汗馬功勞,《義勇軍進行曲》為我們的國歌可說是當之無愧,成就永垂青史!
本年七月,據說澳門有一個音樂團體,特別前往昆明,出席了在聶耳陵墓舉行的拜唱獻花活動,此乃是當地為紀念聶耳先生逝世九十周年而舉辦的重要活動,向音樂偉人致敬,同時他們更特別前往玉溪市聶耳的故居,感受到那處的天地靈氣,孕育出一代的音樂天驕!
國歌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出自音樂偉人的手筆,需知道聶耳真正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其實只有兩年多,能夠寫出這首偉大歌曲,除了是音樂家得到天地靈氣的感染之外,重要的是那一類愛國之心,眼見中華大地國土淪亡,人民遭受苦難,因此用無比的熱忱,衝破黑暗困難,寫出了這首傳世之作,令人讚嘆萬分。
我們都知道《義勇軍進行曲》原是為電影《風雲兒女》而創作的歌曲,眼見困難當前,列強侵入,電影正是安慰鼓勵剛畢業的學生投入戰鬥,奔向前線,奮勇殺敵,電影上映之後,反響極為巨大,有志的青年果真是團結起來,奔向抗敵的前方,為了國家的興亡,不顧個人的小小利益,義無反顧,勇敢向前,歌中鼓舞了青年男女,也鼓舞了全國人民,亦激起了抗敵前線戰士的士氣,起的作用十分明顯和巨大。
國歌除了音樂和歌詞具有戰鬥力量之外,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它的誕生過程,也曲折困難,正是一場硬仗,當年聶耳為了躲避追捕,去到了日本暫避,但救國之心不忘,抗敵工作仍然繼續,在日本完成了譜曲之後,再幾經周折寄回中國,也是一場戰爭呢,所以今天我們向國歌致敬,除了是其曲調和歌詞之外,它的創作過程,也是充滿了驚濤駭浪,才能夠得以成功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