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藝人遇到的壓力 方婷

日前看到香港歌手林欣彤的一段直播片段在網上瘋傳──鏡頭前的她神情慌張異常,突然大喊「有人想殺我!」「認住這個男人是殺人兇手」,混亂的狀態讓不少網友擔心起來,也再度將這位入行十五年的歌手拉到公眾視野,特別是她的精神狀況引發廣泛擔憂。

說起林欣彤,很多人還記得她二零一零年拿下《超級巨聲2》冠軍時的模樣。當時她憑歌藝嶄露頭角,本應是事業穩步上升的開端,卻在二零一二年遭遇重創:聲帶問題導致突然失聲,正值高峰的事業戛然而止。這次打擊讓她首次陷入情緒低谷,甚至萌生自殺傾向。後來她在採訪中透露,祖母患上腦退化症帶來的強烈無力感,進一步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最終確診抑鬱症,最嚴重時曾寫下遺書,此後更長達十餘年依賴精神類藥物治療,直到近年病情逐漸穩定才慢慢停藥。

入行多年,林欣彤的歌藝始終被認可,但她的私生活問題卻又成為不少人茶飯後的論點──最初與另一歌唱比賽參加者羅孝勇的秘戀,到與樂隊成員Anton的戀情爭議,到被傳涉及第三者話題,感情新聞與負面消息似乎總比工作動態更受關注。

我和朋友聊起她的近況時,大家難免感慨:娛樂圈的複雜生態,並非人人都能適應。這個行業的壓力遠超外界想像,不少藝人都曾被情緒問題困擾:像周潤發早年曾受焦慮症折磨,在事業低谷期掙扎許久;樂壇天后鄭秀文二零零五年拍完《長恨歌》後,也因長期高壓陷入嚴重抑鬱症,後來她坦誠,拍攝期間其實已帶着情緒問題硬撐。

特別在現今社會,除了傳統的工作壓力、輿論審視,網絡平台更成了新的壓力來源──惡意評論、過度解讀、無端揣測像潮水般湧來,其殺傷力往往比面對面的批評更傷人,卻又難以躲避。

其實,無論是寫下這些文字,還是和朋友偶爾閒談,都清楚知道這些舉動很難真正幫到身處困境的人。「放輕鬆」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卻遠不足以驅散情緒陰霾;再多安慰的言辭,也無法替代專業的治療。像林欣彤那樣堅持服藥多年、慢慢學習與情緒共處,或許才是走出黑暗最實際的路徑。

或者作為觀眾,我們能做的,減少一點獵奇式的圍觀,多一份理解與尊重──畢竟在聚光燈之外,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會受傷、會脆弱的普通人。希望林欣彤能早日平伏狀態,也希望每一個被情緒困住的人,都能靠自身的努力和堅持,可以重上正軌過上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