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一呼百應 邱文
基孔肯雅熱在珠三角地區多發,旋即引起重視,各地莫不以社會合力防蚊滅蚊防疫,不旋踵,疫病趨勢得到控制,受感染人們得以有效治療,可見到疫情有降溫之勢。
談疫色變,是大家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形成的陰影。但,也可以看作是經受災害以後,社會、區域更有默契防疫,可以在短時間內凝聚社會共識,投放人力、物力、財力到共同抗疫的節奏中去,將人們集中起來做好防疫措施,很快便取得防禦成果。
也許這正是我們抗禦新冠肺炎,疫情造就的社會共識,大家認識到只有人們攜手同心,才能有效應對疫情,以免社會產生更大的禍害。回想當年的「封城」、「禁足」、「健康碼」、「全城核檢」……儘管漸漸淡忘於大家的記憶,可是,每當回想這些抗疫日子,又或想到了這些經驗用於今天防蚊抗疫,又會立竿見影形成抗疫集體力量,按政府的召喚,共同做好個人、家庭、社區的防疫措施。
當基孔肯雅熱在本澳出現首宗輸入性病例,其後有了首宗本土病例,無疑立即敲享全民防疫警鐘,大家都懷抱「匹夫有責」的緊逼感和責任感,投身到各種滅蚊、防疫工作中去,與傳播媒介白紋伊蚊周旋到底,勤清家居積水,行政部門在公共地方、社區滅蚊,甚至上門宣傳清積水防蚊措施……正正是曾經的疫情肆虐,造就了令社會的高度反應,可以說,正是吃一塹、長一智。
可以說,傳染病出現苗頭不可怕,但,人們疏於防範,欠缺整體合力抗疫,才是疫情蔓延元兇。想想,澳門憑藉小城人情味濃厚、基層組織動員力強,官民高度配合,加上經歷過三年疫情的實際歷練,終於建成全社會一呼百應的「動員」能力,面對疫情傳播風險,都能有效化解,還社會安全、穩定、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