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街市的鮮花檔買花, 剛踏入初夏五月,賣花的花婆喜歡給我推銷芍藥花。
芍藥未開花時其貌不揚,葉子分為三小片,呈小小的綠色細長心形,花桿很硬,像一條硬木棒,缺少水分的樣子,一桿一花苞,花苞緊緊地抱成一團,好像一個硬硬的雞蛋大小的扁南瓜,讓人不禁懷疑:「這麼結實的小球,會不會開不了呀?」花婆總是很肯定地給我打保票:「開,開!肯定會開的!開着會好大朵!」果然,只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芍藥就怒放了!只需七八朵,盛放的芍藥在花瓶頂部簇擁成一個大大的球形,花朵大如伸開的手掌,花瓣重重疊疊,風姿綽約,艷麗無比,是開起來不要命的那種。看着盛放的或玫紅,或粉紅,或潔白的碩大芍藥花,我不由得想起「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甚麼「桃之夭夭」呀,「灼灼其華」就該屬於芍藥花才更配!我對先生感歎芍藥盛放的風姿,先生說:「芍藥在老家我們也叫她『苕子』,為啥叫她苕子呢?就是說她好像紅苕一樣,很蠢,開起來不管不顧不思後果一樣地。」老家人形容某人一根筋比較傻就說此人是紅苕,這個我明白,粵方言也有此說法。但是,芍藥不管不顧、不顧一切地盡情綻放就是「苕」嗎?生如夏花之絢爛,不應該就是這樣嗎?
芍藥花開起來不要命似的,我擔心她會不會開得快,也凋謝得早?畢竟,這世間走得最疾的,總是最美的時光。我把芍藥盛放風姿和對芍藥會不會早早凋零的慨歎發在朋友圈,有親友留言教我在花瓶的清水中加阿司匹林延長花期,有友人教我晚上把芍藥花放進冰箱保鮮,唯有閨蜜回覆:「花已盛放,何懼凋零?」閨蜜的態度最得我心,是啊,芍藥啊芍藥,你開得這麼燦爛這麼不管不顧,肯定是欣賞蔡瀾說的「活過」的生活態度的,來人間走一趟,當然要盡情、盡興地活,毫無保留地美,開就開他個轟轟烈烈,美就美他個驚心動魄!
實際上芍藥鮮切在花瓶開花的時間並不短,只用清水養之,每天換水的情況下,芍藥盛放的風姿一般都能保持五、六天左右,芍藥某些品種無香氣,某些品種還有淡淡的幽香。芍藥除了開花時很美,芍藥的根可藥用,稱「白芍」,具有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的作用 ;芍藥種子含油量約百分之二十五,可供製皂和塗料用,可以說,芍藥全身都是寶,難怪她的名字有一「藥」字。
記得宋朝才子秦觀有詩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我喜歡這個把芍藥用「有情」來形容,大才子秦觀果然是多情而懂感情的,芍藥的盡情盛放,像極了愛情熱烈的模樣!再查資料,芍藥原產於中國,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栽種歷史,在中國古代「勺藥 」通「芍藥」,早期的勺藥被視為一種香草,有據可查的較早記載「勺藥」一詞的古籍是《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鄭箋》:「其別則送女以勺藥,結恩情也。」芍藥在古代用於男女之間示好和結恩情,真是浪漫而美好的花語呀!
芍藥花跟牡丹花的花形很相似,只是牡丹花更大,芍藥五月初夏開,牡丹花在四月盛放,芍藥雖則不像牡丹那樣寓意大富大貴,國色天香,但牡丹開罷芍藥登場,芍藥的肆意綻放,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蓬勃,感受到中國古代對愛情熱烈奔放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