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看海昏侯墓展談巫蠱之禍  海浪

上週二,黑色暴雨訊號高懸之日,筆者與孩子,前往珠海博物館,參觀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覽給我的印象,是墓主太奢華,太多金,因為窮奢極侈,故埋下西漢王朝衰落的伏線。

墓主劉賀,是漢武帝的孫,武帝第五子劉髆之子,四、五歲時襲父爵為昌邑王,後被迎立為帝,僅二十七天,便被權臣霍光廢黜,成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被廢黜後,又能善終的皇帝。

劉賀的父親,是武帝少子,兄長劉據已被立為太子,是皇位繼承人,按常理劉賀是不可能有機會繼承大統的,只因一場發生於漢武帝末年,歷史上稱為「巫蠱之禍」的動亂,致政局完全改變,使劉賀輾轉成為皇帝。

所謂巫蠱,是古代的一種巫術。漢朝時流行於長江流域一帶。據說巫師會用陶器器皿,養一些毒蟲,經過唸咒的毒蟲,就會害人,稱為蠱。巫師想要害人,會先做一個木偶,再在木偶身上,寫上那人的姓名及生辰時日,之後把木偶埋藏地底,這樣蠱便會慢慢加害那人,使他生病致死,後世有人稱這種巫術為「降頭」。漢武帝時,此種巫術在中國相當盛行。

漢武帝晚年,年老體弱,常居於遠離長安的甘泉宮休養,日常政務,交由太子劉據處理。但武帝卻信任他身邊的寵臣,繡衣使者(官名)江充,江充曾得罪太子,恐怕太子即位後,會報復自己,遂藉着武帝害病,請巫師為皇帝作法,驅邪逐病,乘機訛稱未央宮中,有人用巫術加害皇上,令皇上生病,武帝深信不疑,便派遣江充,領兵入宮搜查,連御座也要掘地三尺,結果在太子宮中,搜出詛咒皇帝的木偶(實乃插贓嫁禍),太子無法辯白,只有起兵反抗,交戰之下,江充被殺,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又傳言太子叛變,武帝聞言,即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鎮壓太子,最後,太子不敵,兵敗自殺,太子一家,除了最小的孫子劉病已之外,全部被殺,動亂至此結束,歷史上稱之為「巫蠱之禍」。其後,高寢郎(官名)田千秋上書武帝,為太子解冤,武帝雖深感後悔,但一切都已無法挽回了。

劉據自殺,太子之位懸空,必須儘快填補儲位,可是,燕王暴戾,廣陵王淫奢,均難當大任,齊王與昌邑王又早死,遂立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公元前八十七年,武帝駕崩,小兒子弗陵繼位,是為漢昭帝,由霍光等元老重臣輔政。昭帝在位十三年,於公元前七十四年駕崩,年僅二十一歲,無子嗣,霍光便迎立武帝之孫,第二代昌邑王劉賀為帝,即位僅二十七天,霍光以他荒淫無度,危及社稷為由,把他廢黜,重返昌邑王故地。至於海昏侯的爵位,則是漢宣帝於元康三年(公元前六十三年)所詔封。

巫術、詛咒,今人大都或敬而遠之,或嗤之以鼻,但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卻是非常重要的頭等大事,因之而引起動亂,西漢亦從此逐漸衰落。

從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器物,僅金器就有四百七十八件,總重量達一百一十五公斤,還有十餘噸五銖錢,及眾多的玉器、青銅器,均製作精美,造型奇巧,墓中的隨葬品總量達萬餘件(套),反映出西漢中期,國家仍相當富裕,上層貴族,生活極盡奢華,這大抵正是西漢王朝國勢日蹙的主要原因。「巫蠱之禍」只是一觸發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