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自由行的文化尷尬 徐薏

近年來,自由行成為許多民眾出國的首選方式,然而,由於各地文化和物價的差異,旅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或困窘的情況。近日,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分享了自己獨自出國時遭遇的一系列醜事,引起了廣泛共鳴。

這位網友透露,她今年已出國出差超過十次,主要集中在日韓地區。起初有同事相伴,但最近幾次都是獨自一人,結果發現獨自旅行時犯錯的次數明顯增多。她列舉了幾個實例:在韓國,有時因趕時間而直接叫計程車,卻遭遇拒載;也曾遇到熱心的韓國司機大叔,但同樣有過因導航找不到客戶地址,與司機溝通大半天,甚至在同一條街繞行近二十分鐘才找到的窘況。

在日本和韓國的超商購買消夜時,她經常忘記拿餐具,若住處未有提供,則不得不以牙刷代替。此外,早些年韓國地鐵尚未推出APP時,她對於有支線的地鐵線路總是感到困惑,曾多次在同一條線上來回乘坐三、四次,頗為尷尬。

網友們看完她的分享後,紛紛留言表示有同感。有人提到在日本等公車時招手,結果引來旁人側目,後來才知日本公車不需招手;也有人分享了在韓國地鐵迷路的經歷,甚至是在趕飛機的緊要關頭,幸得好心人相助才化解危機。還有人笑稱曾與前女友出國看跨年煙火,轉身時卻發現自己牽錯了人。

此外,也有網友分享了應對這些情況的經驗。有人認為獨自出國就是要學會應付各種突發狀況,這是跟團旅行無法體驗的;也有人選擇先跟團一次熟悉情況,再自行自由行;還有人表示長大後越來越偏愛跟團出國,因為不想自己記行程、趕車。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澳門公共汽車提醒乘客要揚手截車,這可能與內地文化差異有關,因為內地的公共汽車通常每站都停。同時,也有網友提到,在有些地方,即使計程車已按下「旗」表示已載客,仍有人揚手截車,這同樣可能是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以為所有空載車輛都可以截停。

總的來說,自由行雖然自由,但也充滿了挑戰。通過分享和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讓旅途更加順利和愉快,亦已然算不上是很尷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