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視窗)跨境電商的邊界   李倩恩

   時至今日,人們對所謂跨境電商(即跨境電子商務),不再是偶有所聞,而是甚為熟悉。尤其是在我們周邊,因為粵澳或者說珠澳之間,有眾多海關,跨境行為更是家常便飯,芸芸眾生無不習以為常。

    再簡單通俗一點來講,帶一商品,過關到珠海等內地,交給快遞公司,寄給對方,這就完成了一樁交易。這也可算是跨境電子商務活動,早年流行的代購,即是其中之一種。

    在國家層面,二零一七年時,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總額已達九百零二點四億元。二零二三年又較二零一八年增長一點二倍。二零二四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高達一點二二萬億。在某種意義上,國家是鼓勵跨境電商活動的。

   在當下的網路平臺上,也有機構或行業,在不停的建議、號召、提倡人們去做跨境電商。在粵澳橫琴深合區,更有跨境電商產業園區,也在不停的做相關招租廣告,鼓吹創業之人,特別是澳門與珠海的年青人,進園開辦公司,實現創業夢想。但有一個讓許多人一直不太理解的問題,是不是只要進入電商產業園區,原先所謂的代購或者說水客,就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合法商人了?

  所實而言,電商的邊界問題,一直都不清不楚。經濟下行之時,人們就被鼓勵去做電商,需要稅收之時,卻又被無情打擊。一些代購或者水客,因此被捉被關的,不在少數。故不應該讓民眾,猜啞語,打擦邊球。深合區的電商產業園也一樣,有些問題,不要等出現問題,才能補救,才來解釋說明。那不僅僅是讓人寒心的問題,也涉及信任、聲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