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與書無緣最可憐  星雲大師 劉長樂

長樂先生:心態有多開放,就能汲取多少能量。

我與書結緣很早。我伯父是村裏教私塾的老師,算是當地一個小小的文化人,家裏有一些藏書。我在他那裏讀了人生第一本書,那是一本小說。後來我又漸漸喜歡上散文。我聽說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會把蜂蜜滴在《聖經》上,然後讓孩子用小手翻書,孩子不經意間把手放在嘴裏,會感到書的甜味,在幼小的心靈中對書本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印象。這是一種很甜蜜的引導,但我還是慶幸自己讀書是從自覺自願開始的,所以一生對書沒有抵觸情緒,反而越看越熱愛。

星雲大師:從小說入手讀書是不錯的開始,我與書結緣是經歷了些波折的。我幼年上私塾讀《四書》靠死背,讀佛學也是死記,讀不出趣味來,自覺不是讀書的材料和種子。後來為了克服心理的障礙,把讀書的興趣和範圍逐漸增廣:從家鄉揚州七言俚語的小說到歷史故事,從外國名著到中國新文學運動的作品,才慢慢引發讀書的趣味。

我十五歲那年,因為受戒時燒戒疤,把頭蓋骨給燒得陷了下去。之後我忽然好像失去記憶的能力,讀《古文觀止》、《四書讀本》,怎麼念就是背不起來,並不是我不用功,而是任我怎麼努力念誦,就是沒有記憶力。

因為無法背書,被教我們的教務主任覺民法師罰跪、打手心,這是常有的事。有一天,我又再次為了不會背書而挨打,覺民法師一面打,一面罵:「你真笨哦! 你要多拜觀世音菩薩,祈求聰明智慧哦!」真奇怪,那時候不管老師怎麼打手心,我竟然一點痛的感覺都沒有,只覺心中好像忽然亮起了一盞明燈:「哦,原來拜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有聰明智慧,我有希望了!我有希望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