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話)《決戰玄武門》令人動容  令狐昭

從一九八三年七月到一九八四年九月,中英就處理香港問題進行會談。史詩武俠劇《決戰玄武門》(1984)首播之時,雙方仍在談判階段。「煇黃」主題曲《夢裏幾番哀》歌詞中的「河山改」和「恩情不再」,可謂意在言外。劇中絕頂高手孟青平(惠天賜飾)被李元吉(湯鎮業飾)要脅進行談判一幕,似有所指;而烏靈教威逼昊天門結盟,藉機吞併,後者寧死不從,其忠義與堅持,反映了當時社會上的群眾心理,令人動容。

監製王天林透過慘烈的門派仇殺和幕後主宰江湖爭端的政治精英及其引發的權力鬥爭,呈現香港市民在不能預見前景的情況下,身陷中、英、港三方極為複雜的政治關係和歷史漩渦之中,繼而衍生的「家變」集體焦慮。劇中以李氏三兄弟各自滲透、收編、利用武林勢力剷除異己的殺戮戲碼為始,以李世民(苗僑偉飾)陰謀得逞並弒兄殺弟的歷史定案作結,故事主軸離不開昊天門掌門人江豐(黃日華飾)這個虛構人物。

昊天門與少林派並稱武林泰山北斗,面對來勢洶洶的政治風波,少林派甘願當朝廷鷹犬,助紂為虐,昊天門堅拒勾結政客,慘遭滅門。江豐本來是個出身低微、不諳武功的小人物,性格特質頗像之前同由黃日華飾演的郭靖,縱使李世民暗中把他栽培成為昊天門的新任掌門,也只不過是一場政治博弈裏隨時可被犧牲的棋子,政治權術中豈有江湖道義可言,難怪他先後被恩公孟青平和生死之交李世民出賣。

作為史上廣為人知的流血政變,玄武門之變的始末被王天林團隊的武俠文化和江湖情愫所粉飾,箇中的藝術感染力或多或少承接了王天林上一部作品《射鵰英雄傳》(1983)的史詩格局和俠客恩仇。雖說故事原創,創作自由度大,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家國情懷、「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政治膽識和「待我心,世間始終你好」的時代精神,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