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海岸線)林偉彤給我的感動   何志峰

不可諱言,世間有不少I人(內向者),但有時我們為了免於溝通的麻煩,也願意以此作為保護罩。不說新一代,就連我們老坑一代,亦習慣在電腦後看世界,主動向人交談的能力,正在退化。有時,即使打個招呼,也擔心會打擾別人。從內向到自我,怕打擾別人也不想被打擾。林偉彤是誰,關我咩事?第三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的《水藍拾記》,由林偉彤獨演,完全突破了我以為I化的人際世界。

演出的過程,我坐在沙發上,由林偉彤告訴我林偉彤的過去。林偉彤本身我已認識,但我所知道的她一點點的過去,可以不關我事,但又關我事,不要緊,這樣落落大方告訴大家「我是誰」,在這時代,應該好少人做得到。這份「勇氣」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林偉彤的人生,關我咩事。」她這份敢剖開自己向大家展示的率真,現在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勇氣。在澳門找一個如此自白自剖的演出,已經好難,在舞台上,誰都寧願演別人也不想做自己。能將自己呈上,就是林偉彤的「水藍拾記」。

至於,本應唔關,但其實又關我事︰林偉彤的個人生命歷程,應該與大部分澳門人無關,但從她敘事的兩代人:父親在郵船工作遠洋出海,自己又到香港中英劇團作全職演員。其實已經打破了百分之九十九澳門人對職業「澳門工作只有公務員和賭場」的想像,不是嗎?這樣側證出,「離開了澳門」才能好好擁有一個澳門人身分的海洋性,去用思考「我是誰」取代鬱於一城的唉聲嘆氣。海洋型思考者,生命狀態是否就是如此飄泊無定的?遠去的已遠去,而主人翁最後選擇回返,居於澳門。沒有好與不好的評價,它是中性的,生活、在此。就算是返工放工排戲返工放工排戲返工放工排戲,沒有妄自專大,也不卑微低下,努力、實在的活着。

這樣的呈現,很難得,令人印象深刻,沒幾個人會做,或者說,沒幾個人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