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澳門抗戰籌賑兵災慈善會在灣仔開成立大會 李倩恩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澳門抗戰籌賑兵災慈善會,在內港對面的灣仔召開成立大會。據陳樹榮影印出版於一九三二年五月的《籌賑兵災會工作報告》一書顯示,會場異常隆重熱烈,與會民眾如同過江之鯽,人山人海。
事情的緣起是一九三一年爆發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公然侵略中國,引發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激憤。當時的澳門華人被統稱為華僑。在僑界領袖的倡議下,澳門於十一月成立「全澳華僑籌賑兵災慈善會」,旨在統一號召民眾齊心協力捐款捐物支持祖國抗戰。
發起抗戰籌賑兵災慈善會的主要機構是澳門鏡湖醫院,但因其地方狹窄,不足以容納較多的人員集會。而鏡湖醫院在灣仔有間分院,叫廣善醫局。廣善醫局門前又剛好有一塊碩大的空曠之地。當時的灣仔,屬廣東省中山縣管轄,對於澳門華僑而言,那是足心放心的安全之所。故而選擇在灣仔召開成立大會。
《籌賑兵災會工作報告》記載,「全澳華僑於十一月廿七日正午,假座灣仔廣善醫局開會……所有一切來往快艇,均為大會全數租賃,仍不敷用。再由惠航公司黃球先生報効小火輪電船,拖帶艇來往,以利交通。開會後一時,仍有無數民眾候船渡海者。」
據陳樹榮綜合多方史料考證,與會人員,竟達八千多。而當時澳門總人口,僅逾十萬。將近全澳十分之一的人參加籌賑兵災慈善會的成立大會,可謂盛況空前。
參會人員,包括各行各業。大家無不群情洶湧,同仇敵愾,慷慨解囊。現場就募得近三萬元。而當時普通工人的月薪才幾元而已。這也足見當時澳門民眾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們雖然生活在葡萄牙人統治之下,但那種憂國之心和報國之情卻不輸任何一地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