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恆)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觀後感 胡思遠

「《致郭右之二帖卷》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創作的書法作品,由《應酬失宜帖》與《奉別帖》兩通信札組成,均寫給藏家郭天錫(字右之)。其中《應酬失宜帖》書於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三十三歲,是現存最早的信札墨蹟,內容反映其面對元廷程鉅夫徵召隱逸時的矛盾心理;《奉別帖》約作於出仕第五年赴濟南前夕,表達對友人經濟困境的關切及自身孤居京城的悵惘。

兩帖書法風格各異:《應酬失宜帖》楷行相間規矩嚴謹,《奉別帖》行草交錯跌宕恣肆,體現趙孟頫早年師法二王而風格未定型的特點。

2019年11月19日在中國嘉德秋拍以2.67375億元成交,創趙孟頫作品拍賣紀錄。」

有網友覺得此作品不是趙孟頫所寫。

我觀《致郭右之二帖卷》有以下感受:

第一.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卷作品,此二帖認為《奉別帖》寫得更好一點。趙孟頫這卷作品,從氣息上確實符合趙孟頫的神韻,但是書寫特點卻和趙孟頫的其他主流行書作品《赤壁賦》《秋興賦》《秋聲賦》《洛神賦》等等不同。例如趙孟頫的行書作品習慣落款為子昂(趙孟頫字子昂),而《致郭右之二帖卷》落款均為為「孟頫」。為甚麼說書寫特點不同,因為從趙孟頫的一系列小楷作品如《道德經》《汲黯傳》來看,每一款作品的線條選擇都有變化,而這種變化在主流行書作品中幾乎不存在,不過,《致郭右之二帖卷》卻出現了這種變化,例如《奉別帖》中「每」字的起筆,落款「孟頫」中「頫」的右邊偏旁「頁」字的第一畫橫起筆銜接處,以及最後一畫點字的收筆等等。從氣息上,那種特有的書卷氣,以及牽絲映帶的方式來看,又和趙孟頫的風格吻合,因此我認為是真跡無疑。

第二. 個人認為在趙孟頫的眾多行草書作品及信札中,《致郭右之二帖卷》中的《奉別帖》字形結體也十分出彩。

第三.  書法家也不是越老越能寫出好作品,趙孟頫三十多歲寫出的這件手札《奉別帖》就是反例。所以人書俱老不是對每位書法家都適用,寫出自己覺得相對滿意的作品,也應該好好保存,不要隨意損毀或者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