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司警偵破一宗相當巨額詐騙、清洗黑錢案件,拘捕一名菲律賓女外僱。案中一名本澳女長者疑墮網戀詐騙,損失近一百萬澳門元的積蓄。警方接報調查,拘捕該名涉收騙款的女疑人,正追緝在逃同黨及騙款的下落。
涉案的菲律賓女外僱,姓NAVARRO,四十六歲,家傭;她會被控相關罪名送交檢察院偵辦。
案情指出,女事主在今年八月,於網上認識一名自稱「醫生」的男子,兩人其後發展成「網戀情侶」。對方取得女事主的信任後,稱會寄送一百萬美元給她作為「禮物」。未幾又稱有關款項被「海關」扣查,要求女事主協助繳付「清關費」。女事主按指示聯絡一名「貨運公司職員」,並由上月九至二十九日分以不同的方式交付「清關費」,包括轉帳一萬七千澳門元到指定的澳門銀行帳戶,兩次到香港購買總值七萬二千澳門元的點數卡,以及八次在澳門將合共九十一萬澳門元現金交予一名外籍女子。至上月三十日,女事主繼續被索款,因她無錢,向兒子借錢時被告知是詐騙。本月一日凌晨,女事主向司警報案,報稱合共損失近一百萬澳門元。
司警經調查後,在同日於NAVARRO位於氹仔的工作地點將之拘捕,其承認協助收取一萬七千澳門元的轉帳,以及與女事主見面收取九十一萬澳門元現金,事成可獲四萬澳門元的報酬。警員在NAVARRO起出兩部手機及一萬二千澳門元懷疑騙款。
警惕假冒銀行信用貸款短訊
司警局近日發現有騙徒假冒本澳銀行,向市民發送虛假短訊,訛稱「信用貸款已獲批」或「本期貸款到期即將扣費」,若需取銷可致電短訊內附帶的電話。市民一旦回電,騙徒便會冒充銀行職員,再指示轉至通訊軟件聯絡,繼而索取銀行或信用卡資料、要求下載APP進行同屏,甚至轉賬至指定戶口。
上述手法與今年本澳出現的「假冒客服電話詐騙」如出一轍,騙徒不斷變換假冒對象,並由過往主動致電市民,改為透過濫發詐騙短訊誘騙市民回電,企圖使警覺性不足的市民墮入騙局。
司警局反詐騙協調中心強烈呼籲市民:
切勿單憑來電或短訊輕信對方自稱的客服身份,應先透過有關機構或平台提供的官方渠道求證;
不要貿然按任何客服指示進行轉帳交易,亦不要向對方披露任何個人身份、銀行訊息、信用卡資料;
如有懷疑,可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查核風險指數、上報涉詐訊息,又或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八八零零七七七七或報案熱線九九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