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有的人說幸福,是由謊言和虛假橫成的;有的人說幸福,是偉大的父母給予的;有的人說能吃上一頓飯就算是幸福了。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漁夫選擇躺在沙灘上曬太陽而不是出海捕魚,這時有位富翁問他為甚麼不先掙錢蓋大房子,再在沙灘曬太陽呢?漁夫就說他已經在曬太陽了。由此可見,每個人對「幸福」這個詞的感悟有所不同,漁夫認為享受才是幸福。所以,要感悟幸福的真諦,才能夠享受美好生活。
幸福是源於內心的滿足和對生活的態度。蒙田說過︰「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活了多少天,而在於我們如何使用這些日子。」像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遇貶謫,但他一直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在黃州寫下了《赤壁賦》《後赤璧賦》等千古名篇。還在嶺南嘗荔枝時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他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內心的滿足讓他即便身處困境也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在我看來,不受思想束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幸福了。相比儒家的「克己復禮」我更傾向於道家的「緣督以為經」。順其自然地處事,不做難為自己的事。
無論是付出愛還是收獲愛都能帶來幸福的體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志願者顧意參與社區服務、支教等公益活動,他們在付出時間和精力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獲了受助者的感激和真摯的情感回應,他們的內心被溫暖填滿,體會到了幸福的滋味。由上所述,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追逐幸福的道路上,竭盡全力。
可見幸福是模糊的,幸福的定義有很多,只是差在你如何定義它,我非常認同歐文所說的:「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同時,這句話也完美地了詮釋了人們要感悟幸福真諦,才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才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