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澳門的簡樸與包容 喬捷
當我還年幼的時候,澳門的大人都在過緊日子,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早晚兩份工作,他們最大的樂趣無非就是下班後和工友、鄉里到附近的大牌檔吃家鄉的小炒,冬天圍在一起打邊爐,唱歌玩樂器,我們這些孩子就在路邊嬉戲。下班或假期在路上遇上朋友,他們握着對方的手,站在路上一聊就幾十分鐘,若不是孩子們在身邊等到鬧情緒,他們都不肯告別。到我們自己長大一點,最終又是喜歡晚上一大伙坐在海邊、坐在路邊、坐在廣場上聊天,現在回想也沒有甚麼特別好聊的,只是能夠這樣陪伴在一起,就覺得十分溫暖,哪怕二三十年後,這樣的景象仍然歷歷在目。
在聖母灣外還沒有「生」出那麼多度假村以前,在澳門還不是東方的拉斯維加斯以前,澳門人就是這樣生活着,不管身邊有沒有美麗的風景,我們的眼裏、我們的心中始終有人,也全是人。在澳的葡人、土生或是移居至此的華人,日子莫不如是,差別可能只是語言、食物、音樂與歌詞。
這裏的人種紛雜,語言也極為豐富,人們不僅講着大江南北各異的中國方言,很多人的話裏還夾雜着英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和東南亞各國的語言,孰多孰少完全取決於原生家庭、生活圈子與身處的時代,一切都具備流動性。(在故港,一顆海洋之心‧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