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書寫的情節與實際的情況 向南
文人寫的東西都有美化過,盡信並不一定就會掌握到真相。最近有人寫我怕曬,又說女兒不喜歡戶外活動,我覺得這話講得對,也有不對。最重要是他沒有披露情節發生的背景。
話說有個週末,一家人打算出去玩,畢竟連續下雨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天難得見太陽,確實大家都想出去做戶外活動。不過,到我們決定出去踏單車,開車到現場的時候,其實時間已經到正午十二點。都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運氣太好,當時天上沒有雲,更沒有風,正午的烈日就顯得更加的熱了。光是站在水泥地上面,反射出來的熱氣已經人煎得大汗淋漓。這種天氣之下,其實稍為有點安全知識都知道容易中暑,勉強運動可能情況會更差。始終,我們假期出去玩,求的也就是身心健康,明顯正午烈日下踏單車就不算是個健康的活動。
其實,如果準備充足一點,天氣熱一點、太陽猛一點去做運動也是沒問題,但那一天最錯的一點就是我們本身出門前並沒有打算做戶外活動,所以替換衣服不夠、防曬的用品也沒帶……說文人寫作不可盡信,就是寫作時我們往往會透過舉列一些有特定意圖的事例和觀點,用於強化他作品的感受性,讓讀者進一步理解他們預設的中心思想。
好文章並不一定觀點就正確,讀者依然可以在內容裏面推敲出很多東西,甚至感受到他們根本是以偏概全。當然,語言藝術本來就是有這種附帶作用,作為讀者有些文章真的不必認真,但作為被寫進文章的人,倒是可以跟對方較勁一下,算是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