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每天生活的大大小小事情均與水相關,可謂我們的生活與「水資源」密不可分。身處臨海城市的澳門,總能輕易「與水相見」,然而,有沒有想過,澳門過去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七年便經歷了多達八次水荒,現時我們隨手扭開水龍頭能使用到的清潔食水,來之不易。聯合國把每年三月二十二日訂為「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旨在推動對水資源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乏淡水問題。為此,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聯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和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即日推出「澳門有乜水──百年澳門供水點滴」網上展覽。
本次展覽由多篇專題文章、統計圖表、口述歷史、訪談短片和互動遊戲組成,旨在以科普性與趣味性兼顧的方式,讓大眾重新認識澳門的水資源歷史和發展。展覽內容豐富多元,涵蓋從早期由井水到自來水的發展歷程、過往缺水和現時鹹潮的記憶;到供水設施的建設、早期與水相關的行業介紹,再到供水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與供水和水資源相關的冷知識等,多角度展現百年以來澳門的供水點滴。
同時,本次展覽特別加入了澳門水電工會的口述歷史訪談,由水電工會的前輩們,為市民娓娓道來與水電工會和投身水電行業相關的故事,另展覽也同時推出由本地水利專家回顧澳門水務發展和趣事的影片,而若想挑戰自身是否熟知「澳門有乜水」,可以參與問答遊戲和不同的互動遊戲作考驗。
另外,由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和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支持的「記憶沙龍」特別場,定於今(二十三)日(六)下午舉辦,兩場的講座和對談分別由遺產學會副會長勞加裕主講的「從井水泉水到西江水——回顧澳門百年供水的演變」,以及由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和城市規劃師林翊捷分享的「百年供水與澳門城市發展」,在開放報名後座位名額迅速額滿。
「澳門記憶」為澳門基金會開展的一項文化保育工程,持續推出各項網上展覽、專題文章、徵集活動和公開講座等,大眾可留意網站(www.MacauMemory.mo)的最新動態,亦可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微信訂閱號、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ID:MacauMemoryFM),添加微信個人號為好友(ID:MacauMemoryExpress)或關注今日頭條賬號「澳門記憶Macau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