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涼風有信說「客途秋恨」  馬不前

「客途秋恨」唱得紅極一時,便引起無數吩呶,例如簡又文先生,據他考據,繆寫此曲時,已是個老人,名妓麥秋娟正在盛年,石榴裙下,蛺蜨不少,何會鍾情一個又窮又老的寫信佬?而且,廣東的木魚和南音,婉轉迴旋,變化莫測,粵曲本來有九音,能夠驅役如意者,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尚且不多,何況繆氏是個來自外省的外江佬?南音的微妙之處,繆氏如何得以精通?因此,他認為此曲必非出自繆氏手筆。當年穗澳兩地附和此說者很多,文酒會中為此而唇槍舌劍,爭辯不休。佟立章先生則堅決表示反對,他舉出錢謙益與柳如是故事,認為年齡阻不住愛情,兩情相悅之下時,柳如是立即洗盡鉛華,敝屣位尊多金的追求者,登門向錢謙益自願甘為夫子妾,錢氏亡故後,柳不惜以身殉之。他說:愛情並非少年人的專利品。

談到南音,佟認為事在人為,如果繆氏對於南音發生興趣,用心研究,精通九音並不是不可能的事,他列舉XX名人本是外江佬一名,但是,旅粵多年,他的粵語說得比許多廣東人更好,也許心之所向,繆氏精研南音,譜出此曲,並非全無可能。我當時對佟氏論點,也表同意與支持。

簡又文又認為此曲真正作者為葉瑞伯。此外,又有人認為是宋湘(芷灣),宋是有名的嘉慶才子,詩極精妙。但是,兩說都欠缺有力佐證。更有人認為原作者為張維屏,張也是廣東有名詩人,但是,名詩人不一定會寫南音,也提不出有力證據,確是難以使人信服點頭。

記得文酒會中,太史公高聲說:管他是誰的作品,文字優雅,韻味感人,便是好曲,我們都愛聆聽。一言錘定音,眾人咸服。平心而論,「客途秋恨」不失為可以傳諸後世的名曲,它文字優美,節奏婉轉,十分感人,例如其中說:紅顏薄命遭天妒,又怕賊星來犯月中仙,嬌花若被狂風損,玉容無主倩誰憐?你係幽蘭不肯受污坭染,一定拚送香魂玉化煙,若然艷質遭兇暴,我願長埋白骨伴姐妝前,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前長在奈何天。虧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眷戀,嬌呀但得你平安願,我就任得你天邊明月照向別人圓。

在曲中,繆蓮仙表達如果麥秋娟死了,他不惜一死殉情,以免獨存於世,鬱鬱度過餘年。

這幾句曲如聞嗚咽之聲,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難怪當師娘唱到此段時,椰胡低徊,洞簫嗚咽,她淚盈於睫,楚楚堪憐,聽曲的少奶小姐,也不禁掏出小手帕來,輕拭淚痕。感人之深,於此可見。曲詞中是意指:只要你平安度過兵災,即使你落在他人懷中,我也毫無怨言,充分表現出仁者襟懷。千古名曲,名不虛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