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十一月二日電】(記者蔡敏婕)「我對這類產品非常感興趣。」來自約旦的採購商馬哈茂德・穆赫塔塞布(MahmoudMuhtaseb)指著一款具身輔助移動機器人產品表示,「它們對殘障人士非常友好,也很有幫助,屬於新穎的技術」。
境外採購商等候體驗中醫「舌診」智能診療、詢問腦機接口與外骨骼結合的技術細節......第一百三十八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正在廣州舉行,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立智慧醫療專區,四十七家聚焦產業鏈上游核心技術的企業集中亮相,帶來醫療機器人、智能診斷設備、三維數字人解剖系統等前沿產品,部份設備已經獲得泰國、印度等地的醫療設備認證。
在全球貿易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醫藥進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結構性增長動能。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醫藥保健品出口八百二十五點六二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五點一三。市場多元化與產品升級趨勢顯著,對歐盟等市場的出口實現增長。
走進智慧醫療專區,杭州德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醫學影像通用大模型,吸引來自墨西哥、秘魯、印度、格魯吉亞等國家的採購商。
「以往開發胎兒早產AI預測模型,需投入一億元(人民幣,下同),收集幾十萬張患者數據;我們藉助計算機人工智能與臨床醫學的深度融合,只需數百例樣本、幾十萬元成本,就能將構想轉化為實用的智能化模型。」德適生物董事長宋寧表示,該模型目前在癌症篩查、早產預測以及非介入的腫瘤良惡性鑒別上都有很好的表現。
受益於老齡化催生的康復需求及手術精準化趨勢,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醫療機器人已進入臨床診療、慢病管理、基層醫療等領域。
深圳市德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的AI理療機器人憑藉精準的穴位按壓技術和穩定的機械臂表現,成為現場焦點。
「海外採購商熟悉按摩、SPA等場景,卻從沒見過機器人能實現這類服務。」德壹醫療科技展位負責人鄭紅霞介紹,「企業在機器人的力度控制、溫度調節及末端理療技術上反復打磨,當艾灸機器人深度融合中醫理論,這種『科技+傳統』的創新模式受到海外市場青睞。」
據介紹,該公司的理療機器人累計出貨量近一千台,海外業務覆蓋東南亞和歐洲市場。
在北京庫爾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日產量超三百萬套的體外診斷試劑盒整齊陳列,這些產品已銷往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一億人次。
「以往合作夥伴更注重產品價格,如今更看重技術創新、質量認證與服務響應速度。」該企業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看到了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感受到境外客戶對中國智造的認可。這也提醒我們,未來要進一步深耕細分市場,優化產品與服務」。
在宋寧看來,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高水平醫院提供的高質量數據,加之拼搏進取的年輕科研團隊,都讓企業在醫療智能化新賽道上擁有巨大機遇。「我們有信心為全球市場提供精準先進、性價比高的技術與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