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短片,有個爭議令到自己捧腹,笑到肚痛。
在2023廣州文化旅遊推介大會上,「Hi!YOUNG廣州」這個IP正式亮相。他們說:Y是Yummy,O是Open,U是Unique,N是Night,G是Graceful,從多方位彰顯廣州文旅魅力,讓遊客從全新的視角感受廣州風韻。然而,稍為認識廣東話的朋友都知道,Hi!YOUNG的諧音近似極粗鄙的粗口,別說本地人不高興,外地人都笑歪了嘴。明明IP應該是「宣傳亮點」,卻在嘲笑中淪為「公眾槽點」。
爭議背後,是典型的異地管理決策失誤,主導該項目的上級大概率來自外地,缺乏對粵語文化和廣州城市精神的最簡單、最基本的理解,連基本尊重都未達到,卻憑藉強硬的個人意志推進方案。
我不相信負責執行或參與討論的團隊中,沒有一個人懂得廣東話,他們絕不可能沒察覺到口號的諧音,也清楚結果一定會被嘲笑。但問題的核心在於,最後依然落地,可以估算到,領導平時作風強硬,層級壓力讓下級不敢直言異議。他們大概怕提出反對意見會觸怒上級、影響職場發展,最終只能選擇沉默服從。這種「上級拍板、下級禁聲」的模式,直接堵塞最後一道風險防線,讓本可避免的問題和風險瞬間膨脹。
上級的作用,本應是帶領團隊向好的方面發展,但若陷入「意志強於洞察」的誤區,必然陰溝裏翻船。強勢領導往往習慣以既往經驗替代本地實際,忽視基層基於文化認同的合理建議,而下級的「不敢提」進一步導致決策偏離軌道。就像「Hi!YOUNG」的創意,或許在其他城市能夠成功,卻因忽視粵語文化的特殊性,從「創新嘗試」變成「公眾反感點」,這必然是閉門造車的結果。
「Hi!YOUNG」爭議早已超越文旅宣傳本身,亦成為所有企業的警示樣本。經營管理本質是凝聚眾智、解決問題的過程,即使是手握決策權、作風最強勢的上級,也必須學懂如何理性地收集資訊、廣納不同聲音。強勢不應等於獨斷,權威更不能替代傾聽。而領導者的決策力,從來不是取決於「說一不二」,而是來源於對多元資訊的整合、對不同意見的包容。
無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唯有廣納多元聲音,學會邊決策邊傾聽,才能避免脫離現實。可笑是明明簡單易懂的道理,最後卻大部分人也做不到。要不你看看那些決策者,是不是都是一個Hi YO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