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商業新解鎖向寵物埋手 徐薏

寵物旅遊的蓬勃,離不開社會環境「適寵化」的全面支撐,這本身也孕育着龐大商機。景區率先打破壁壘:河南老君山允許寵物乘纜車登頂二千二百米高峰;江蘇茅山五家景區開放攜寵入園,還配套寵物遊樂設施;山東靈岩寺推出「人貓搭子」免票活動,結合「聘貓」儀式引爆社交網絡,成為文旅融合的創新樣本。城市配套同樣跟進,上海已建成四十餘座寵物友好公園,世博文化公園的「狗GO」樂園分設大中小型犬活動區,面積達一萬平方米;浙江紹興更投入二十個「寵物公廁」,精準匹配寵物行為習慣,實現清潔運維標準化。

交通領域的突破則徹底打通了寵物旅行的「最後一公里」,為商機擴容提供關鍵支撐。海南航空、首都航空等推出寵物進客艙服務,優化寵物箱尺寸與准入標準;二零二五年四月,京滬高鐵試點寵物託運服務,通過「隔離運輸、專人看護」模式實現人寵同行。地面交通更趨便捷,滴滴、哈囉等平台的寵物專車服務覆蓋多數城市,讓短途出行無需再「藏寵上車」。這些設施與服務的完善,反過來又刺激了寵物旅遊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寵物商機的爆發絕非單點現象,而是全產業鏈的協同升級。從上游的寵物旅行規劃、交通託運,到中游的攝影記錄、健康保障,再到下游的寵物出行裝備、景區配套,已形成完整的商業鏈。全國寵物相關企業從二零一九年的三十八萬家激增至二零二四年的四百零九點九萬家,六年增長超十倍,日均新增近一千八百五十家,足見市場活力。九零後、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後,更推動市場從「生存剛需」向「情感消費」躍遷,定制化、高端化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沒有孩子也許是未來老齡化的重點問題,但目前情感轉移到寵物身上這已然成為常態。

對比而言,澳門雖早有寵物友好店家,香港近期才起步探索,而內地已構建起全球領先的寵物經濟生態。從寵物保險,到寵物包機遊的高端體驗,寵物商機的邊界仍在不斷拓寬。這場由情感驅動的消費革命,不僅重塑了旅遊與服務市場的格局,澳門所謂的旅遊城市,又有沒有兼顧到這方面的需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