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將進入第七天 兩黨僵局仍未解
【香港中通社10月7日電】當地時間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先後表決民主黨與共和黨提出的結束政府「關門」的撥款法案,均未獲通過,聯邦政府停擺即將邁入第七天。這是近七年來美國政府首次停擺,白宮估算,每周經濟損失超150億美元,相當於GDP下降約0.1個百分點。
綜合消息,此次停擺源於兩黨在醫療補貼政策上的分歧。民主黨堅持延長《平價醫療法案》中的保費稅收抵免,以保障約2200萬人的醫保補貼,並要求撤銷今年7月共和黨主導法案中對醫療補助的削減。而共和黨則主張先通過臨時撥款案,維持政府運轉至11月21日,待政府「開門」後再商議醫保議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一度釋放緩和信號,表示願與民主黨就醫保協議磋商,被視作讓步。但民主黨迅速回應,強調談判前提是共和黨先同意維持醫保補貼。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明確表示:「若特朗普真願合作,我們隨時在桌前,但他必須先接受我們的條件。」
然而,特朗普在撥款法案遭否決後隨即「改口」,在社交媒體強調:「民主黨必須先讓政府開門,他們應今晚就行動。」分析指,此番「先開門」還是「先談醫保」的「先後之爭」,突顯兩黨互不退讓的僵局。
目前,約75萬名聯邦僱員停薪休假,軍隊、邊境人員等關鍵崗位無薪履職。美國勞工部未能發佈關鍵就業數據,影響美聯儲決策依據。旅遊業每周損失約10億美元,國家公園每日門票損失百萬美元,周邊商戶日損7700萬美元。
摩根大通警告,停擺恐打擊消費者支出與市場信心,若持續一個月,或致4.3萬人額外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