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頂級專家就多學科深入交流為協和提供啟發與新視角 澳門協和學術周近二千人參與

 【特訊】由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下稱「協和澳門醫學中心」)主辦,為期兩天的『第二屆澳門協和學術周」於昨日圓滿結束。

 「第二屆澳門協和學術周」由協和澳門醫學中心主辦,北京協和醫院、中華醫學會及中國胰線病學會聯合主辦,澳門腫瘤醫學會協辦,特別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虞先濬院長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劉彬院長就『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作了主旨報告,並圍繞多個醫學領域,包括胰腺疾病、罕見病、檢驗藥劑融合、消化與婦科腫瘤、國療大健康、細胞與免疫、醫學綜合、影像技術前沿與展望等主題,以主題報告、案例分享、座談研討等形式展開,設立十個分論壇,邀請國內外多位著名院長、知名學者代表和一流醫療機構代表參與。

 中國胰腺病學會會長趙玉沛院士對協和澳門醫中心過去一年的工作予以充份肯定,並表示協和澳門醫學中心的穩健發展,為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指出,學術交流是醫學進步的階梯,也是激發創新、提升診療水準的核心動力。這次學術周旨在搭建一個促進內地與澳門乃至國際醫學界交流與合作的高層次平台,而胰腺疾病作為當今醫學領域最頑固的堡壘之一,其診治難度大,預後嚴峻,一直是醫學界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為此,趙院士特別參與了『胰腺疾病的多學科診治』分論壇並致辭,和與會專家學者共同圍繞胰腺疾病的早期診斷、精準治療、多學科協作等前沿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促進澳門胰腺疾病防治水準的提升。

 在『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主旨報告中,虞先濬及劉彬院長則分別分享了兩所醫院的發展,並透過臨床業務、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藍圖、定位任務、國考指標體系、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等不同角度分享了醫院發展的經驗。

 在罕見病領域,北京協和醫院張抒揚院長則以罕見心臟病為切入點,探討了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系統性研究於現代醫學走向精準化、機制導向和體系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以從根源上提升對心臟疾病的認知水平和防治能力;並與專家們就人工智慧、藥物治療、診治方法等展開深度交流。

 在腫瘤治療領域,來自國內、香港及澳門等地的眾外知名學者就腫瘤的精準診斷與合理用藥、病理學新動向,多種癌症的最新診治展開探討,為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在相關領域的工作提供富有啟發性與新的醫學視角。護理分論壇上,實現提質賦能與融合創新,以推進護理事業的高品質發展,成為討論的焦點;多位專家圍繞著護士的人力資源、人才培養、賦能融合、質控體系及管理模式等探討了護理工作的新理念與方法。國療大健康論壇上,多位專家圍繞骨質疏鬆的防治、兒童保建與健康查體、人工智能輔助肺結節定性診斷、健康風險管控等方面闡述了健康管理的實踐經驗。細胞與免疫論壇上,圍繞著細胞免疫療法、基因與免疫等,學者深入地探討了此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醫學綜合論壇上,學者們分享了單孔機器人泌尿外科腫瘤手術經驗、妊娠期附件腫物診治、愛滋病的抗病毒治療免疫重建研究、老年肌少症的篩查和干預等熱點議題。影像技術論壇上,人工智能於醫學領域的應用備受與會者關注,多名學者就人工智能應用於鼻咽癌治療方案的探討、放射工作轉型,光子CT在早期肺癌患者應用、PET/CT顯像在探查不明原因發熱中的應用、超聲新技術的應用等帶來了前沿報告,並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與分享。

 是次學術周共吸引近二千名本澳醫生、牙科醫生、中醫生、藥劑師、中藥師、藥房技術助理、護士、醫務化驗師、放射師、營養師及其他實習人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