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獎牌「同心耀」 寓意大灣區同心協力共躍未來

 【新華社香港九月二十八日電】(新華社記者孟佳)當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獎牌「同心躍」在光影中緩緩轉動,牡丹托舉、禮花綻放、三江匯合等元素次第浮現。

 十一月,在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十五運會上,「同心躍」將見證全國運動員的夢想時刻。對於來自香港的設計師林鴻勝、黎偉傑而言,獎牌不只是體育競技的榮耀象徵,還是一份凝結著他們創意與情感的匠心禮物。

 用細節傳遞「三三不盡、生生不息」理念

 十五運會獎牌六月正式亮相。「『同心躍』代表粵港澳三地同心協力,共躍未來。」獎牌總設計師林鴻勝這樣解讀。

 緞帶顏色以「中國紅」為基調,「三花映牡丹」的圖案將牡丹花、木棉、紫荊、蓮花融入其中;懸掛獎牌的掛環採用「同心結」造型,靈感源自港珠澳大橋……這些巧思體現了設計團隊的心意:把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標識與中華文化的象徵結合,盡顯中式美學的浪漫與韻味。

 在獎牌的會徽面,最亮眼的莫過於綻放的同心禮花,代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花瓣交疊扭轉,展示出大灣區的融合與活力。外沿的三組條帶首尾相接、內外連通,呈現出莫比烏斯環的樣式。一九五九年首屆全運會至今的六十六年光陰,被濃縮為六十六道年輪,篆刻在莫比烏斯環上。

 「獎牌中有很多與數字『3』有關的設計,我們想要表達『三三不盡』的意思,也與莫比烏斯環的『生生不息』寓意相互呼應。」林鴻勝說。

 獎牌另一面是十五運會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喜洋洋」,浮雕技藝及壓邊效果為獎牌增添了立體感。環繞著「喜洋洋」的浪花融匯成數字「15」的形狀,代表十五運會的同時,象徵體育精神如潮水般傳遞。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競體項目獎牌的會徽面首次採用無文字設計,純以圖案敘事:同心禮花由下方的牡丹托舉,生動詮釋了粵港澳大灣區在祖國的堅實依託下蓬勃發展,綻放於世界舞台,呈現「三花映牡丹,盛世綻芳華」的美好景象。

 談起獎牌中的「隱藏彩蛋」,另一位設計師黎偉傑介紹,獎牌內圈的直徑是六十六毫米,對應了全運會的歷史。「我們希望用一些內斂的方式呈現豐富的理念,兼顧獎牌的完整性與藝術性。」

 隨著八月二日殘特奧會獎牌「同心暖」揭開面紗,所有獎牌已悉數亮相。「『同心暖』傳遞出社會對殘障運動員的支持與溫暖。」黎偉傑說,掛環像「突」字,靈感來源是嶺南傳統建築「鑊耳屋」的屋頂,寓意著奪冠時刻的榮耀。

 不僅如此,「同心躍」和「同心暖」也構成「一海一地、一古一今」的組合:「一海」對應粵港澳大灣區共享的壯闊海洋,「一地」代表三地緊密相連的陸地脈絡;「一古」提取「鑊耳屋」的文化元素,「一今」則融入港珠澳大橋的意象。

 「希望運動員把獎牌握在手心裡的那一刻,感到的不只是重量,還有化為榮耀的所有努力。」林鴻勝期待通過獎牌,讓設計師的匠心精神、運動員的拼搏奮鬥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融合,在全運會賽場上共同閃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