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時間最好不洗澡

 意外,意料之外。它並不一定是在戶外才會發生,許多人在洗澡時也會突然發生猝死,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更要小心。雖然洗澡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但一天中還是有三個特別時間千萬要注意,最好不要洗澡,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1.飯後一小時內不洗澡

 飯後,人體消化系統開始工作,大量血液會聚集在胃部幫助消化。若在這時候洗澡,全身血管將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消化道血流量就會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誘發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另一方面,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飯後馬上洗澡,長時間待在密閉缺氧的空間裡,很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血,甚至猝死。

 所以,洗澡最好在飯後一至兩小時進行,而每次洗澡時間也不要超過半小時。三餐飯後一小時以內也應儘量避免激烈運動和洗澡。

 2.餓的時候不洗澡

 俗話說︰「飽不理髮,餓不洗澡」。餓的時候洗澡更危險,這時血糖較低,很容易暈厥。人在飢餓時,則表示該為身體補充食物增加能量了。若這時反而去做消耗能量的事,身體就會有被掏空的感覺,如果在又餓又累的情況下洗澡,更容易因體內血糖降低加上出汗而導致暈厥。

 洗澡時因皮膚和四肢的血管擴張,消耗能量較多,還可能由於流經心、腦的血液量減少,不能供給充足的能量,而引起頭暈或心臟衰竭。

 3.酒後不洗澡

 人在喝酒後頭面部血管會急劇擴張,如果飲酒後過沒多久就洗頭,此時將水淋在頭上,引起血管收縮,容易出現頭暈、眼發黑或嘔吐等症狀。

 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平時不要用過涼的水洗頭,喝酒後更要注意。特別是在冬季這一心腦血管病高發時期,更要特別注意頭部保暖,喝完酒後不要到外面吹冷風,洗完頭要及時用吹風機吹乾。◇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