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內子說,鄰居阿傑的幾位親戚向他借錢,每次都借了數千元,奈何一次都討不回,一氣之下,便把所有借款人的微信全拉黑了。這一刀兩斷的做法未免太狠,但我能理解他的憤懣。既然錢已討不回來,再借也不可能,不如終止關係,從此了卻煩惱。遺憾的是,我臉皮薄,尚未做到這麼決絕。
對於那些有借有還的人,我絕對是報以尊重的。之前,李老師買新房,奈何舊房子未脫手,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只能跟同事借錢應急。其時,我也借了一萬元給他。他鄭重其事地寫了一張借據給我,註明「免息」及歸還期限。不到一週,他湊足了款項,把錢打回給我。我以為就此了事,誰知他又鄭重其事地讓我寫一張收據給他。我心裡暗笑道,彼此關係挺好的,何必多此一舉呢?見他是長輩,我便照辦了。誰知他很較真,不僅指出收據的錯處,還特別註明借款的來龍去脈。這近乎「迂腐」的認真反倒讓我敬佩起來!
可惜,在信任常被辜負的當下,李老師的「迂腐」做法,幾乎沒人會去效仿。很多時候,借錢都是口頭承諾,全憑信任。之前,老家蓋房,我們曾跟親戚借錢,還到最後只剩兩萬塊錢。那年暑假,我將錢交到母親的手上,希望她能儘快還清這筆陳年舊債。母親覺得這位親戚是富豪,不急著用錢,就一直拖欠。事後,這位親戚追到我的頭上。我致歉道,錢本來早就想還了,沒想到老人家一直拖。掛了電話,我又掏了兩萬,把這筆債清了。事後,我對母親說,跟人借錢,總要守信,不能因為對方有錢就拖欠著。母親開始不以為然,等到日後被人拖欠借款,才真正體會到「誠信」二字值千金。
說到借錢,我很少去估量對方的還錢能力,而更多的是看彼此的感情,儘管明知借出去的錢如潑出去的水。跟我借錢的親友大多是因為生意陷入困境,或是遇到結婚、患病等急需用錢的情形,實在迫不得已。我想到他們過去種下的善,就會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解除燃眉之急。有的很快渡過難關,等到發工資時,就會把錢還上;有的家庭拮据,只能湊一點還一點,雖然沒還清,但誠意滿滿;有的實在沒錢,一提到要還錢,為難地要東挪西借,我也於心不忍,不好催債;有的深諳「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每次只借一小筆錢,不久還上,如是三番,令人哭笑不得。每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想到自己日後隨時也有可能落魄,我也能借就借。
我不願意做一個有虧欠的人,老老實實掙錢,安安穩穩度日,不貪圖走捷徑,這應該是我最知足的生活狀態。《中庸》有言︰「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可惜借錢的人不乏貪圖走捷徑的,最後卻把人生一手好牌打成爛牌。最令人不齒的,莫過於因私賭輸錢而借錢填坑,最終無力償還、索性賴賬之徒,他們輸掉的遠不止金錢,更是安身立命的人格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