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兒約起,集體去香港蓮麻坑「偷渡」,從上水站乘59K小巴(蓮麻坑)直達總站,車程約三十分鐘,總站停靠在蓮麻坑村公所附近。二0二五年一月開始,乘坐該專線小巴可豁免申請禁區許可證,其他方式進入蓮麻坑的人士及車輛仍有限制。蓮麻坑位於新界東北面,沙頭角與打鼓嶺之間,與深圳邊境接壤,百步之遙,一網之隔,那些年曾是從深圳偷渡來香港的熱門區域,我們在不違法和安全的情況下,嘗試踏上偷渡者的足跡,感受那些年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的日子,這段日子已成過去了,到此一遊,純屬打個卡而已。
蓮麻坑長期屬禁區邊防範圍,保衛森嚴,以往出入此地需要出示禁區紙,除了原住村民外,基本甚少外來者到訪,所以不少珍貴歷史建築未被破壞及改建發展,反而得以保存,其中有拾幢已獲評級;尚有自然生態環境藏在深山人不識,保留原始面貎,少人涉足,更添上一股神秘色彩。
小巴徐徐向打鼓嶺方向駛進,途經香園圍口岸,已進入邊防區域,繼續驅車前往,極目遠望,滿眼銀光,沿途架設在鐵絲網上防護網延綿不斷幾公里,層層疊疊,高高低低,帶著刀片似的防護網在陽光折射和微風的帶動下,熠熠生輝,仿如刀光劍影,異常刺眼。車輛走在土路上暢通無阻,皆因只有專巴及個別車輛可進入,越是漸行漸近蓮麻坑,路段越是狹窄,防護網就在車的兩旁邊擦身而過,尤似金蛇狂舞,又像靈蛇出洞,匍匐前行,向著遠方。有點壓迫感。
蓮麻坑名字的由來有一說法,當地盛產山橙,當地人把檸檬(Lemom)稱為「蓮麻」而得名,村內人文景觀豐富──「敬修學校」遺址,村民創辦的私塾,後擴建為敬修公立學校、風水塘、葉氏宗祠、劉氏宗祠、官氏宗祠、啟明門、麥景陶碉堡、蓮麻坑礦洞遺址等等,一步一景一故事。
必去景點,葉定仕故居──葉氏少年時離鄉背井到泰國謀生,從一個裁縫學徒及後成為駙馬爺,憑藉一手專業裁縫技術及皇室人脈,製衣生意辦得紅紅火火,走上致富之路。在泰國期間機緣巧合,有幸認識到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追隨學習其救國思想,積極投身革命運動,葉氏曾擔任中國同盟會泰國分會會長,他十分祟拜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並且身體力行,言行一致,通過不同形式宣傳推動民主革命救國,往後更不惜傾家蕩產支持革命活動。
晚年回到家鄉蓮麻坑居住,以中山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藍本,修建一座兩層三開間,糅合中西建築風格的別墅,幾經風雨,人去樓空,別墅外觀依然,內裡已無一物,為了安全,樓上暫不開放,正門及左右入口上方均有吉祥圖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繪功精細,環繞屋外前後的窗型設計相當講究,十分美觀,盡顯主人家品位。屋前矗了一座孫中山先生銅像,以茲紀念,可見其對孫中山先生敬仰之情。該銅像造形英偉,衣角微微向上,迎風而立,高瞻遠矚,雄姿煥發,是香港碩果僅存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建築,現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法定古蹟。目前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為愛好歷史及從事歷史研究者提供不少資料,同時吸引著眾多遊客和遠足人土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