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閱己)小城大夢,心之所往——讀《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有感  金德

 在澳門這座小城,歷史的年輪與文化的脈動交織成一曲悠然的樂章。閱讀穆欣欣女士主編的《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既熟悉又新鮮,既溫柔又深沉。這本書不僅是對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書寫,更是一場心靈的對話,喚醒了身為澳門人內心深處的驕傲與歸屬感。

 八位作者以簡練的筆觸,生動描繪了澳門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用一個個如珍珠般的故事串聯起了澳門的文化記憶,將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書中既有對傳統的追溯,也有對現代的思考;既有對歷史的敬畏,也有對未來的期盼。每一篇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人透過字裡行間感受到澳門的獨特魅力,猶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文化之根:歷史的回聲

 澳門雖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在《徐徐》一篇中,作者以小學生「徐徐」的成長經歷,生動體現了澳門街坊鄰里之間同甘共苦、分享幸福的傳統,正是澳門人在快節奏的拼搏奮鬥中,收穫的溫暖和愜意。讀到這些故事時,我不禁感慨澳門人真是懂得「活在當下」,拼搏努力之餘,也能不急不忙,享受生活,確實值得我們徐徐體味。

 文化之魂:多元的交融

 太皮所創作的《尋找獨角獸》是書中的其中一篇作品,全篇以「幼稚」為核心,但卻一點也不「幼稚」。在我看來,幼稚代表童年的單純無邪,自由自在,沒有束縛,我把自己代入在「尋找獨角獸」的過程中,了解著關於澳門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著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這種東西合璧的文化特質,正如古語所說︰「和而不同」,在差異中尋求共存,在共存中展現風采。除此之外,我還聯想到葡國雞、葡式蛋撻等佳肴,這些美食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文化融合的另一體現。一口美食,便能嘗到歷史的味道,這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多了一份珍惜。

 心之所往:一場文化的覺醒

 由呂志鵬先生創作的《傳承》,提及了「舞醉龍」這一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一個十二歲小六學生的心路歷程,和心態上的轉變,令我也深受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鼓舞。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自豪。澳門雖小,卻蘊藏著無窮的文化魅力;澳門雖靜,卻彷彿在每一片磚瓦中訴說著動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不僅僅是一個生活的地方,更是一處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寶藏。

 正如書名《小城大夢》,澳門雖然是一座小城,卻承載著許多人的夢想。它是歷史的夢,是文化的夢,更是我們每一個澳門人的夢。當我們細細品味這本書時,便是在感受這座城市的靈魂,感受我們與它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心之所往,素履以往」。未來的日子裡,我希望能像書中所寫的孩子一樣,懷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去追尋屬於澳門的夢,去守護這段獨特的文化,讓這座小城的故事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