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話題)蒙古國「十億棵樹計劃」 哈麗娜

 一輛輛滿載著7800株落葉松、雲杉、金葉榆等苗木的車輛,近日緩緩駛出內蒙古二連浩特公路口岸。在海關工作人員查驗後,這批樹苗正式踏上前往蒙古國的旅程。

 這些苗木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昌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張天梁說,此次出口的落葉松、雲杉、金葉榆等苗木品種,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在乾旱、貧瘠的土壤中茁壯成長,還能耐受嚴寒,非常適合在蒙古國種植。

 近年來,受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雙重影響,蒙古國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峻。為應對這一危機,蒙古國於2021年正式啟動規模宏大的「十億棵樹計劃」,旨在通過大規模植樹造林,改善本國生態環境。

 進入4月以來,昌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經通過二連浩特公路口岸,向蒙古國出口萬餘株苗木。張天梁說,「十億棵樹計劃」全面啟動以來,來自蒙古國苗木訂單數量持續攀升。按照目前的業務發展態勢,預計今年公司對蒙古國苗木出口量將達到1000萬株。

 為確保苗木能夠快速、順利通關,二連海關成立專項工作組,開通綠色通道,最大限度縮短苗木在口岸的停留時間,確保每一株苗木都能以最快速度出境,保持最佳鮮活狀態。

 近年來,兩國持續加強荒漠化防治合作。2023年9月,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烏蘭巴托正式揭牌成立。該中心深度參與中國政府支持蒙古國實施「十億棵樹計劃」行動,具體舉措包括援建生態保護與修復示範區、推廣中國成熟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技術及模式、開展沙塵暴監測與早期預警合作等。

 202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蒙古國色楞格省人工造林基地實施「中國呼和浩特友誼林」項目,標誌著兩地聯合防沙治沙工作正式拉開序幕。雙方通過簽署相關協議,建立荒漠化防治定期溝通交流機制,聯合開展生態修復技術培訓、沙塵暴早期預警等項目合作。

 此外,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也曾多次組織針對蒙古國東戈壁省扎門烏德市防沙治沙工作人員的培訓活動。培訓內容涵蓋綠化種植技術、防沙治沙措施、土壤處理方法等多個方面。

 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範麗君表示,中國在防沙治沙方面有著完善的經驗和技術,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中方助力蒙古國實施「十億棵樹計劃」,彰顯了中國「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