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善牧中心主任黎彩燕昨日表示,目前在家暴案件立案到判決確定期間沒有任何強制輔導措施,難以避免再次出現家暴情況,她建議加強有關強制施暴者接受輔導及治療的措施。
電台時事節目昨日檢討家暴法執行情況,邀請社工局家庭保護組職務主管關萍花、善牧中心主任黎彩燕、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關淑鈴及社工學者何頴賢等出席發表意見。其中,社工局家庭保護組職務主管關萍花表示,家暴法二零一六年生效後,當局與其他公共部門成立跨部門協作關係,並與社服機構設通報機制,跟進每一個通報個案,制定相關福利計劃等,當局亦持續落區宣傳家暴零容忍,希望喚起社會對家暴的關注。
善牧中心主任黎彩燕稱,在家暴法生效後,中心院舍的入住率上升,受虐者大部份害怕遭報復,不願意報警,通常到生命及子女受威脅才報案,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亦擔心受威脅。她又建議加強有關強制施暴者接受輔導及治療的措施,指出在家暴案件完成偵查後,檢察院會依司警搜證判斷應否有強制措施,而當中鮮有強制施暴者接受輔導,通常要待案件判決確定後才強制施暴者接受精神、心理治療,以及社工輔導;黎彩燕認為,在案件立案到判決確定期間,若沒有任何強制輔導措施,在避免再次出現家暴情況的成效會大打折扣。
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關淑鈴認為,對家暴受害者提供「一條龍」服務是非常重要,現時各相關部門及團體各自做本位工作,令當事人要遊走多個部門,若能成立團隊,將提升對家暴受害者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