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秀才徐生,江西南昌人氏,跟隨任國子監助教的父親到了北京,沾了父官的福,就讀於最高學府國子監。
初夏一日,徐生遊覽街景,進了延壽街一家書店,店主熱情地請坐、敬茶。這時一個少年兒郎走了進來,看中了一套《呂氏春秋》,很快講價成交,伸手囊中取錢。數錢過程中,幾個銅錢掉落地上,其中的一枚滾到了徐生腳邊。徐生不露聲色移動腳尖,把這枚錢踏在了腳底下。
等到買書少年離去後,徐生俯下身子,佯裝撣拂褲腳上的灰塵,神不知鬼不覺把銅錢拾在手裏,塞進了衣袋。
徐生掩藏銅錢佔為己有的過程,被鄰座上的一位老者看在眼裏,不禁怒從心起,暗裏責備:身為聖門子弟,熟讀經書,竟做出此種有辱斯文的事來!當下不動聲色問道:「秀才尊姓大名?何處人士?」徐生告知姓名籍貫,還頗為得意地說,家父在國子監任職。老者應酬兩句後告辭。
三年後,徐生以優等學業,入朝廷的文藏室擔任謄錄,不久赴吏部接受考選,派為江蘇常熟縣尉,報請皇帝任命。
原本小小一秀才,而今成了朝廷命官,徐生喜不自勝,整理行裝,興沖沖南下走馬上任。
不日到達江蘇首府江甯,顧不上歇息,徑直前往巡撫衙門。按手續,這是報到,向門役遞上名刺,說是新任常熟縣尉拜謁巡撫大人。
江蘇巡撫湯斌,號潛庵,清朝大臣,政治家、理學家,順治九年進士及第,康熙二十三年由內閣學士派任江蘇巡撫,以政績卓著,為官清廉,崇尚節儉,因平時多以豆腐為家常菜,得了個「豆腐湯」的雅號,頗受百姓擁戴。
只片刻,門役出來回覆,謂大人正忙着起草文稿。
次日,徐生再來,回稱大人巡視江防去了,又未得見。
徐生前後來了十次,均未見到巡撫。第十一次再來時,負接待下屬參見之責的書佐出來回話:「湯大人有令,徐縣尉不必到任,已被上奏彈劾了。」
徐生大為驚異,忙問:「本人究竟所犯何罪?」書佐答道:「大人說你貪。」
徐生氣急敗壞:「本人尚未到任,哪來的貪污?恐是大人記錯了,冤枉了好人,請許我面見大人申說。」
書佐於是入內稟報,不一會出來回覆:「大人言道,你還記得當年京城書店裏的事嗎?當秀才時,尚且一錢如命,竊為己有,如今當了地方官,能不搜刮民脂民膏,貪污索賄,成為頭戴烏紗帽之盜賊嗎?就請去吧。」
徐生想起來了,書店裏問自己姓名的老者,原來正是當今的巡撫湯斌,不禁滿臉羞愧,識相地辭官走了。
在湯斌以為,為官者務須慎微,即應注重小節、不貪小利,若不防微杜漸,以惡小而為之,勢必積「小惡」成「大惡」。在書店偶遇的徐秀才,愛財如命,一錢要貪,如此的「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所以果斷將其彈劾,以免害了一縣百姓,自己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