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寬心歡)哀傷給我們帶來了甚麼?  澳門利民會

哀傷,如同生命的一部分,總是如影隨形地陪伴着我們。它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漩渦,將我們捲入其中,使我們陷入痛苦的沼澤。然而,正是這份哀傷,教會了我們如何去理解生命,如何去珍惜每一個瞬間。

社工,一個以服務他人為己任的職業,在面對哀傷時,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們要以細膩的心去感受他人的痛苦;以關懷的目光去守護他人的脆弱。然而,這份職責並非輕而易舉,它要求社工必須深入了解哀傷的過程,掌握其規律,才能更好地為受助者提供幫助。

伊麗莎白·庫伯·羅斯敘述的五個階段模型,為社工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和應對哀傷。從否認到接受,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挑戰和轉變。社工需要細心聆聽,耐心陪伴,與受助者一起前行。

然而,這份工作並非沒有代價。社工在面對他人的哀傷時,也會受到深深的影響,甚至會陷入自我懷疑和情緒低落。這時,社工需要學會自我照顧,尋找情感的出口,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為他人提供幫助,將關懷的力量傳遞下去。

「無常即日常」,這句話道出了生命的真實。在面對哀傷時,我們需要學會接受生命的無常,珍惜當下的每一刻。社工更是如此,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工作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在哀傷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向,將關懷的火種傳承下去,航行自己的使命感!◇

(歡迎回電郵給予意見或查詢:info@arfm.org.mo或瀏覽本會網頁www.arfm.org.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