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科技日益發展的局面下,人工智能以強大力量引領為頭,而這一新創作,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也因如此,讓許多人陷入無自主思考的深淵,我們應該正確運用人工智能,脫俗求新,與人工智能對齊。
欲脫俗求新,莫困於前人轍印。處事效率是困擾人類的一大問題,縱觀古今,人們的發展都是為節約時間、人力和資源的消耗為目標。而人工智能的出現,便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能讓人幾乎不思考,就能輕鬆完成一個原需要數小時、數天、數月,甚至數年的大作。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趨勢,就如戴延年所言:「推陳求新,繞有別致。」若果我們只會一昧地「抄襲」人工智能,就會使社會退步或者被人工智能成代取代。畢昇生在雕版印刷術時代,他不被社會大局所局限,又發明出了活字印刷術,使社會繼續進步。這便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欲脫俗求新,敢破敢立是關鍵。大多數人都無法擺脫人工智能的控制,就是因為人們都不想也不敢面對或挑戰未知。這一觀念,也已經在社會留下深刻印記。「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這句話頗觸我心。克服這一問題的關鍵應該是繼續學習,我們不能盲目使用人工智能。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就是在傳統手機市場上,繼續創新,把電腦系統引入手機,使手機不再只有通訊的功能。
欲脫俗求新,自覺求進定成敗。《禮記‧大學》有一句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斷求新才能與人工智能對齊,而求新的前提就是求進,求進需靠自覺。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妙用人工智能,多用人工智能,達成與其合作共存共贏的狀態。特斯拉製造的電動汽車,不斷求進、求新,打造出自動駕駛系統,至今還在不斷改進。
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處於複雜巨變的時代,確實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只能保持著勇於挑戰、不怕困難的心志,才能突破當下技術,超越前人。
總之,人工智能的系統確實強大,人類需共同求進,不被困於「抄襲」道路,才能正確使用這一工具,遵循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不斷求新,才能打造出與人工智能共有的社會,實現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對齊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