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漸長,所知愈多,心頭的困惑卻時常冒出來,就連看電視這件尋常事也不例外。
如今已很少完整地去追一部電視劇了,一來是生活節奏推着人往前趕,很難抽出大把的時間去追劇;二來是不少劇集冗長拖遝,劇情又滿是狗血套路,實在提不起興趣。零碎的間隙裏,倒會偶爾看看體育賽事或綜藝節目,權當放鬆、消遣一下。
前幾日看一檔綜藝節目,又見到了那位風格迥異的「明星」。這些年,他頻繁出現在熒幕上,名字早已不陌生,可從他怪異的髮型、時尚的妝容、裝腔作勢的聲音、偏中性的服飾等方面來看,始終讓人難以分辨其是男是女。家人湊過來一起看,也有同樣的感覺。趁着閒暇,家人好奇地上網查了一下他的資料,這才知道了他的性別。
其實,這樣的熒幕形象並非個例。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無論是在電視大屏還是手機小屏上,類似的藝人不在少數。除去因劇情需要臨時扮演異性的情況,其餘那些刻意塑造「中性形象」的,總讓人摸不着頭腦。他們是想靠標新立異吸引眼球?還是對自己原本的形象缺乏自信?又或是想借此表達對世事的不滿?這些都無從知曉。可這樣的形象能頻繁地活躍在熒屏上,着實讓人沒有想到。
無獨有偶,某天晚上看一檔相聲節目時,更讓我心裏不是滋味。本是衝着對相聲的喜愛,特意鎖定該頻道準備好好欣賞一番的,結果卻大失所望,連家人都忍不住吐槽。誰都知道,相聲的核心是逗笑,但搞笑總得有原則、有底線吧。可節目裏的兩位演員,一捧一逗間,硬是把兩首經典的古詩改得面目全非──不僅完全脫離了原意,甚至還摻雜了許多低級庸俗的內容,讓人聽了直想吐。家人忍不住問我:「這種節目也能上電視?電視臺播出前難道不審核一下嗎?」我一時語塞。
當下是流量為王的時代,不少藝人自帶高流量,影響力不容小覷,尤其對青少年,更是有着深遠的影響。作為公眾人物,首先該端正自身形象,其次要創作出具有正能量的好作品。不能為了追逐流量、提升收視率,就毫無底線地標新立異、迎合低俗趣味。這樣做,不僅會招來觀眾的反感與唾罵,誤導他人的同時也會毀掉自己的口碑,最終只會斷送了自己的職業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