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燃動假日經濟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李春宇、樂文婉、高萌)金秋時節,中國網球公開賽、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中國大滿貫賽連續第二年在國慶假期「相遇」,在「雙奧之城」北京掀起觀賽熱潮。與此同時,「蘇超」「川超」等省級業餘足球賽事激戰正酣,各種路跑、騎行、游泳等全民健身活動也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為假日注入滿滿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強調要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今年9月印發《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持續打造「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品牌活動。今年國慶假期,各類體育賽事活動精彩紛呈,不僅展現了體育產業的蓬勃活力與廣闊前景,更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成為拉動假日經濟的強勁引擎。

 「跟著賽事去旅行」

 今年中網,中國「金花」鄭欽文的傷癒回歸備受期待。9月27日,鄭欽文迎來復出後的首場比賽,現場上座率超過九成,當日國家網球中心入園人數超4.5萬人次,創下中網賽事歷史新高。雖然鄭欽文在女單第三輪因傷退賽,但中國球員近年來在國際賽場的持續突破,已在中國掀起一股網球文化熱潮。「十一」期間,中網上座率保持高位,吸引天南地北的球迷齊聚京城,共襄網球盛宴。

 WTT中國大滿貫賽同樣人氣爆棚。來自天津的球迷王禹石說:「在場館看比賽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特別是在國慶假期,大家都在為中國選手加油,比賽很精彩,場館周邊也很熱鬧,氛圍特別好。」

 觀賽熱潮之外,更多人選擇在假期親身參與運動、揮灑汗水。「長三角」乒乓球戶外邀請賽在樹木環繞的賽場中為人們搭建切磋球技的舞台;在地貌壯麗的內蒙古,速度賽馬、賽車、拔河、越野跑等比賽輪番上演,非遺民俗表演、篝火晚會、音樂會等活動更讓參賽選手覺得不虛此行;位於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的崗什卡雪峰則迎來了來自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體驗雪山攀登與高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5環海南島旅遊公路自行車賽萬寧站10月1日鳴槍開賽,600餘名選手共赴假日騎行之約。來自湖南的20歲小夥羅家裕曾完成海南環島千公里騎行,他對萬寧情有獨鍾。

 「這裡不僅道路狀況好、風景美,美食也極具吸引力。這次萬寧之行,我計劃體驗燕子洞附近的網紅沿海公路騎行路線、日月灣的沖浪、興隆的美食,在比賽之餘與好友相聚,享受假期的快樂時光。」羅家裕說。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跟著賽事去旅行」深入人心,「一人參賽全家旅遊,一場賽事多日消費」成為新風尚,體育賽事持續發揮引流作用,文商旅體已成為帶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黃金組合」。

 「第二現場」激活商圈消費

 國家網球中心今年完成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訓練區和觀賽區的設施和服務,為運動員和球迷帶來一場「網球盛宴」。今年中網期間,園區西側特別設置了兩塊直播大屏,觀眾進入園區可以在草地躺椅上觀賽,周圍配有餐飲店和官方授權商品店,讓球迷在北京秋日微風中欣賞精彩比賽、歡度國慶假期。

 賽事影響力並未止步于場館。今年中網在多個商圈設置觀賽「第二現場」,其中三大旗艦觀賽點位包括北京朝陽798藝術區、房山首創奧特萊斯、通州運河西岸,努力將網球的熱度和魅力輻射至整座城市。

 中網公司總經理李旭華表示,觀眾在「第二現場」不僅是觀看賽事直播,更是一次融合購物消費、打卡體驗的網球之旅,推動國際賽事從專業場館走向街巷、融入商圈、鏈接文旅,讓中網這張北京的「金秋名片」更加充滿活力。

 國慶假期,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四場四分之一決賽將陸續上演,為了讓更多人能觀看、參與「蘇超」,八個參賽城市無論主客場,均在全市範圍內設置大量「第二現場」,方便市民遊客觀賽,很多餐飲企業也自發轉播賽事,希望用「蘇超」引流。

 「蘇超」今年出圈以來,「第二現場」拉動效應明顯,江蘇鹽城8月初主場賽事期間,17家重點商貿企業營業額達4453.84萬元,客流量突破111萬人次。9月27日的「蘇超」常規賽最後一輪比賽中,南京設置近80個「第二現場」,其中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舉辦「激情『蘇超』嗨玩銀杏里」嘉年華活動,通過體育、美食、非遺、公益等多元場景賦能「第二現場」,當日街區消費較日常周末增長約16%。

 江蘇世紀新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正霞說,「蘇超」的直播加上餐飲、演藝,成為深受市民遊客喜愛的「第二現場」,每個比賽日都是一場足球狂歡派對。

 無獨有偶,在四川省城市足球聯賽(「川超」)、湖南省足球聯賽(「湘超」)等賽事舉辦期間,類似的觀賽「第二現場」也成為球迷歡聚的熱門目的地。成都賽事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蒙表示,體育產業升級需要更好地釋放城市資源潛力,針對專業場館、社區角落、公共區域等不同場景,提出差異化供給策略,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票根經濟」正火熱

 一張「票根」能帶來多少驚喜?今年WTT中國大滿貫賽給出了生動答案:賽事門票不僅是通行憑證,更化身為開啟多元文旅體驗的「金鑰匙」。球迷憑球賽票根,可以在北京數百家商戶享受專屬折扣和優惠活動。

 來自福建的林巧是資深球迷,「十一」期間專程到北京觀看WTT中國大滿貫賽。她說:「我每天都買了票,日場和晚場的空檔期就用『票根福利』到附近商圈轉轉,現在國內很多城市辦賽都在用『票根經濟』帶動消費,對於觀眾和商家都是好消息。」

 位於首鋼園區的六工匯是距離WTT中國大滿貫賽場館最近的商圈之一。六工匯一家餐飲店的負責人吳研介紹,往常店裡客流每日200人左右,賽事期間至少翻了一番,使用票根消費的顧客大概佔到一半。

 北京市體育競賽管理和國際交流中心主任王玲說:「北京在今年6月的世界女排聯賽(中國北京站)期間推出『票根經濟』系列活動,並將相關經驗推廣至更多賽事。賽事不僅是運動員的主場,更是觀眾和消費者的主場。」

 在遼寧瀋陽,中甲「領頭羊」遼寧鐵人隊主場賽事場均觀眾超3萬,催生了以「票根優惠」為紐帶的消費新場景,「憑球票享八五折」等優惠讓票根成為在酒店、餐飲等商家的「打折卡」。

 「這不僅是簡單的促銷,更是一種良性互動。」遼瀋球迷會會長何大鵬表示,從比賽日到團建,商家與球迷協會的合作實現了雙贏,球迷得實惠,商家獲客源,這種以球會友、以票惠民的模式,正在構建一種新型消費關係。

 國慶期間,湖北潛江的乒乓球、圍棋、籃球等群眾體育賽事好戲連台,以小龍蝦產業聞名的潛江創新地將「票根經濟」和「吃蝦經濟」綁定,憑賽事門票或簽到憑證,可以在小龍蝦餐飲店體驗優惠折扣或專享套餐;陜西同樣借助「票根經濟」為即將到來的世界斯諾克西安大獎賽預熱,以賽事促消費……

 「票根優惠正在串聯賽事、文旅、消費等相關領域,結合景區、文創、購物等場景,為遊客提供『觀賽+旅遊+購物』的一站式體驗,延長遊客們的停留時間,提升消費頻次。」江蘇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司增綽說。

 「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穩步發展,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楊雪鶇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賽事與產業的協調聯動,推動賽事成為激活消費、拉動經濟和提升形象的「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