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通道經濟見證中國西部 加速邁向開放高地

 【新華社重慶10月4日電】(新華社記者伍鯤鵬)現場調度員逐一檢查集裝箱,龍門吊有條不紊地裝載貨物,班列司機認真進行發車前最後檢查……國慶中秋假期里的清晨,位於中國西部直轄市重慶的團結村中心站延續著日常的喧鬧。

 團結村中心站這份不改往常的繁忙,是中國西部的國際貿易通道暢通發達的一個縮影。依託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一批批機械設備、智能網聯汽車等商品源源不斷走出國門,同時歐洲的母嬰用品和東南亞的大米水果等回程貨物也陸續抵達,這一區域從曾經的開放洼地成為了中國連通歐亞的開放高地。

 2011年3月,通過開行中歐班列,中國向西直達歐洲的陸路國際貿易大通道全線貫通。自首趟班列發出以來,僅重慶中歐班列就累計開行超1.9萬列,運輸貨值近6200億元人民幣。班列所帶動的並非只有重慶。今年1至8月,中歐班列(西安)也累計開行了4069列,同比增長12.4%,貨物總重454.8萬噸,增長11.9%。

 如今,中歐班列開行1萬列所需的時間已由開行之初的90個月縮短至不到7個月。國慶中秋假期八天時間,重慶中歐班列將保持高頻穩定運行,預計開行進出口國際班列20餘列,包括多班中歐、中亞去回程班列。除了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在國慶中秋假期也將在團結村中心站有條不紊地開行。

 從2017年開始,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貨物運輸品類擴展至1316種,涵蓋電子產品、整車及零部件、機械、食品等數十個大類,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577個港口,總運量接近500萬標箱。

 今年9月,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海鐵江」聯運無縫對接。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發運集裝箱貨物109萬標箱,同比增長70.3%,首次實現年度發運量超100萬標箱。今年1月至8月,在通道首發地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共運輸貨物21.58萬標箱,同比增長30%。

 當地時間6月21日,一列裝載母嬰用品、美妝產品、醫療耗材等貨物的列車從德國杜伊斯堡駛出,並于數十天後抵達泰國、越南等東盟國家。此班列經重慶中轉,標誌著這兩條貿易動脈的全面打通,而這也意味著中國西部進一步聯通歐亞腹地。

 這趟班列是由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和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攜手打造,自2024年10月15日啟動以來,班列已開通由越南、老撾、泰國經重慶至歐洲的3條線路,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運輸貨值超19億元人民幣。

 「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兩大貿易通道的無縫銜接,搭建起了一條貫通歐亞的綠色經貿新通道,讓運輸效率較傳統海運提升50%以上。」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太平說,「隨著通道的持續優化和拓展,相信將有更多國內和國際企業受益於這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通道,共同促進歐亞大陸貿易。」

 據悉,中國西部推動對外開放,推動國際經濟走廊建設的腳步還將加速。重慶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李顏表示,重慶將力爭在2027年初步建成國際物流全鏈條服務體系,讓這一地區真正成為陸海並濟的國際物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