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不只是有沒有順暢排便這麼簡單,排便的時間、頻率、甚至型態,都能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甚至是潛在疾病。
想要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觀察與調整:
一、為甚麼早上特別有便意?
研究發現,早上特別容易產生便意,與生理時鐘與胃結腸反射密切相關。當我們起床後,腸道的蠕動活動會增加,加上早餐刺激腸胃蠕動,就更容易促進排便。
喝咖啡也是一個常見的誘因,因為咖啡能刺激大腸末端和直腸的肌肉收縮,幫助排便。如果你早上不習慣排便也不用太擔心,只要排便過程規律、無不適,也是健康的表現。
二、別忽視便血警訊
有時候你可能會在馬桶看到一點血,這就讓人擔心起來了。但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輕微便血是由痔瘡或肛裂引起的,這兩者通常都可以簡單治療。不過,如果便血持續、量多或伴隨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就應該儘早就醫。
三、清潔過度
過度使用濕紙巾清潔或沖洗肛門,反而會破壞肛門周圍的皮膚屏障,引發搔癢或不適。保持適度清潔、避免過度摩擦反而更健康。
四、廁所不是圖書館
長時間坐在馬桶上看手機,其實會增加用力排便與痔瘡風險。因為這個姿勢會對肛門血管造成壓力,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痔瘡或加重便秘。建議將如廁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內,讓排便成為身體的自然反應。
五、纖維與水分不可少
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含豐富纖維,有助於保持糞便柔軟、促進腸道蠕動。但對高纖食物敏感的人,當出現腹脹或不適時,可以改為少量多次攝取或搭配溫和的軟便劑。
另外,無論是預防便秘或是應對腹瀉後的脫水,補充水分都非常重要。尤其腹瀉時,身體容易流失電解質,建議選擇運動飲料或口服補水液這些含糖與鹽的飲品,幫助快速恢復。◇
(資料來源︰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