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篁嶺古村上有一條水街,當走上十多級石階之後,可以看到一座木製的大型水車,直徑約有6-7米,水車的轉軸伸進了在它旁邊的土屋裡。這座正方形的泥土牆、茅草頂的土屋,面積大概有6米見方,在徽州地區並不罕見,惟稀奇的是這間土屋的牆體和窗戶,被上下一分為二,就像是被外力攔腰折斷了一樣,它們的斷裂位置,有著不均勻的裂痕。土屋的下半截座落在地面上,有台階可以直接走進去,惟它的上半截卻臨空懸浮著,而在四周卻看不到任何支撐點,上下的裂口距離有一米多,在裂口位置,同樣是看不到有任何支撐物體,由於它違反了自然規矩,所以被稱為「懸浮土屋」,遊客們都認為不可思議,嘖嘖稱奇。團友們遊罷懸浮土屋,便到土屋後方的房子去欣賞曬秋和品嚐地道美食,接下來的景點是去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黎陽老街參觀。
黎陽老街又稱黎陽IN巷,或稱黎陽水巷,是一處旅遊休閒的街區,與屯溪老街隔橫江相望,彼此以鎮海橋連通。黎陽老街本是千年古鎮,在屯溪市中心的對岸。老街上擁有石家大院、李氏醫寓、賈家大院等百年老宅,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起進行開發,建築面積有6萬平方米,街區保留了原來老街的肌理和十幢徽派古宅,當局除了進行活化之外,還注入現代化元素來加以利用。諸如開設書店、民宿、酒吧及非遺工作室等,2013年商業街區開放,是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
那天團隊只是在黎陽IN巷閒逛,晚上也是在這條老街自費晚餐,飯後在鎮海橋遊走,隔著橫江遠眺屯溪區,但卻沒有夜訪屯溪老街,這是因為明天要上黃山,不宜玩得太晚,而且路也不太熟。據導遊說屯溪老街是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多幢徽派建築構成的,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道,那裡大都是典型的下店上房的兩層式的傳統建築,由於它座落在橫江、率江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來到鎮海橋,總不能不講一下這道有近500年歷史的老橋的故事。它又名屯溪橋,俗稱老大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口,橫跨於橫江之上,東西連接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是一座六墩七孔的大型石拱橋,全長133米,寬15米,落成於明嘉靖年間(1536年),據說是當時徽州府一富人為嫁女獨資建造的,所以又稱為「嫁女橋」,1676年重修,1695年毀於水患,1699年又重修,到了1884年因橋墩損毀嚴重,由徽州商人集資修復。2020年7月7日,鎮海橋被山洪沖毀了,同年8月10日市政府同意降低水位,去打撈鎮海橋散落的構件及石料,以備修繕的需要,經過多番努力,打撈工作在8月31日結束,而在打撈過程中,還發現了明代的望柱石。
鎮海橋終於在2021年12月修建竣工,恢復通行。經過修繕的屯溪橋全長為131.2米,全寬7.53米,橋面高12米,為保護該橋,在橋的兩端設隔離墩及警示牌,禁止機動車輛通行,此後,鎮海橋便成了一座步行觀景橋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