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會辦抗日為題社科論壇 分享陳冠時烈士和柯麟事蹟

 【特訊】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於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假澳門南光大廈十四樓舉辦「澳門社會科學論壇」,本次主題為「抗日英雄事蹟」。出席嘉賓包括澳門中聯辦研究室處長張輝、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歷史學者李業飛、東南學校德育處助理主任袁金淑與校園小記者及學生組成員;社科會會長楊開荊、理事長關鋒監事長梁官漢、監事蔡志龍,理事兼青年部副部長梁玉媚、理事郭濟修、張卓夫、吳一怡,以及青委余家偉、韋正愷等三十餘人。

 論壇由梁玉媚主持。她表示,社科論壇為該會的學術品牌,旨在探討社會多元議題,包括政制發展、經濟多元、文化共融等。適逢今年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社科會特以抗日為題舉辦論壇,期望引導青年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楊開荊主講題目為「烽煙鑄骨──港九大隊烈士的青春壯歌」,分享其舅父陳冠時的英勇事蹟。陳冠時(一九二二——一九四三)出身江門富裕家庭,少年時赴香港就讀中國新聞學院,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秘密黨員。香港淪陷期間,他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擔任政訓室宣傳幹事,駐紮於沙頭角晏台山一帶茂林,開展敵後游擊工作。一九四三年三月三日,因漢奸告密,遭日僞軍近百人圍剿。陳冠時為掩護戰友負傷被俘,歷經兩個多月的酷刑折磨,仍堅貞不屈,最終被當眾斬首犧牲,年僅二十一歲。

 吳一怡則以「醫學救亡:柯麟與鏡湖醫院」為題,講述柯麟先生以鏡湖醫院作為抗戰時期「中立區」醫療基地的事蹟。柯麟將醫療工作與民族救亡相結合,不僅推動澳門醫療現代化,更秘密支援抗戰、救助難民、穩定社會,其精神成為澳門人抗戰歷程與愛國愛澳情懷的重要象徵。

 與會者討論熱烈,建議深入挖掘港澳,乃至大灣區的抗日史料,同時建議建立澳門抗日紀念碑或紀念館,彰顯英雄事蹟。青年學生紛紛表示從先烈事蹟中學習到奉獻與承擔的愛國精神。梁官漢於總結時指出,論壇具時代意義,題材反映抗戰時期港澳兩地的歷史寫照。他強調,銘記歷史非為延續仇恨,而是為了珍視和平、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