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魚樂  邱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這段對話傳頌千百年,展現辯論機鋒,也給後世透過當中的各種觀點角度來解讀人與事,展現出來多彩繽紛的世界觀,更彰顯中華文化博大之處,是多元共存,相互依存又具備差異性,以「和」、「同」來營造出豐富多元世界的精彩。

超強颱風「樺加沙」過境,全廣東省及早戒備,澳門更早早發布颱風和風暴潮資訊,政府總動員結合民間打上一場抗禦天災硬仗。當風暴潮淹浸沿崖低窪地區,一萬六千戶停電確保供電設施,可想而知,社會進入災難狀態,人們又焉能「樂在其中」!

只是,當潮水漸退,當颱風過門不入轉向粵西,反而天氣變成雨消風息,人們從黑漆缺電居所走到戶外「享受」大自然城市氣息,竟在淺水馬路上共同營造一場「捉魚樂」,合奏一曲颱風下的共樂曲,除引發網上廣傳爭相捉魚片段,更引來人們樂天一幕,與天災情景構成強烈對比。難怪,網上傳上多個「捉魚樂」片段,並配上標題《這場颱風,據說只有澳門最開心》,畫龍點睛道出人們樂天知命的城市人文特色,也教人從「捉魚樂」想到「安知魚之樂」。

正是從颱風水浸中人們「捉魚樂」,展現不同觀點角度,在同一場景可以讓人們有不同的心境和解說,契合陽明心學、佛學境隨心轉,從我們國家民族傳統精神價值,觀照千百年來,是怎樣歷經不同環境,克服困苦,創建國泰民安生活,在源源動力中,來到今天,實現民族復興勢不可擋。也從「魚樂」中,看到澳門人那份樂天,人傑地靈的人和人文。

同是颱風天,受災程度可以有別,惟是,人們以怎樣心態來看待、處理,今次超強颱風來犯,廣東省、港澳提早預警,有條不紊應對預防、奮力疏散撤離和搶險,展現出來的積極,以至澳門人「最開心」的「捉魚樂」,莫不是民族性優秀的一面,不管理境怎樣惡劣,但,只要有上佳心態,有契入快樂的積極性,那麼,「捉魚樂」,便能從「安知魚之樂」中化作「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呈現出來不同、多元、有差異的世界,卻繽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