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頂劇院業委會常設展  圖文/安然

 崗頂劇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之一,屬於新古典建築風格,建於1860年,旨在向葡王伯多祿五世致敬。曾經,它是本地社團舉辦宗教及文化活動的首選場地。這裡不僅見證了昔日葡人在澳門的休閒娛樂生活,還為澳門的文化藝術活動提供了一個優雅而獨特的表演場所。

 崗頂劇院的歷史曾被澳門人視為葡人大會堂,各種慶典和集會皆在此舉行,無論是派對聯歡還是音樂演出,而當年的澳門唯一的洋樂隊也常在此演出。

 午休時間,我來到距工作地點不遠的崗頂劇院,走進劇院左側的業委會常設展。這次巧遇了打理這些展品的江太。江太是一位幽默的長者,對於劇院的熟悉源於她對這裡建築的熱愛。受業委會委託,將這個空間精心策劃成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展覽。她告訴我,展品大多來自喜愛藝術的捐贈者,包括她的朋友和到訪崗頂劇院的遊客,她利用退休後的時間打理這些展品,希望讓更多參觀者了解澳門的多元文化。

 在常設展的展品中,有字畫、擺件、古董、工藝品、有書,有中華文化,也有葡國文化,有過去澳門歷史也有澳門現在。而其中一個展廳一些可愛的公仔豬正圍座一屋。好奇之下,我問江太為什麼它們會擺在這裡。她幽默地解釋說:「豬仔們在開會呢!」這些豬仔則是附近店家的捐贈品。

 展品中還有一些趣味十足且富有意義的文字說明,例如「有你在身邊,我不再彷徨」。江太見我對這些文字感興趣,便熱情地解釋:「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想拍拖,不拍拖就不可能生下一代,這可不是什麽好現象。」江生負責書寫寓意深刻又幽默的文字,而江太則用展品來傳達故事,精心佈置這個空間。

 崗頂劇院並非每日都有演出,但由於其周邊的世遺建築吸引了不少遊客,遊客如我,自然也會走進這座獨特的建築,尋覓建築內的故事。

 當復古的粵語歌曲從江生和江太的展覽空間傳出,吸引了遊人的腳步,大家都在尋找樂曲聲的來源。直到看到這場多元文化的展覽,幾位來自台灣的遊客以為是政府出資,與江太交流後才得知,這完全是江生和江太的心血結晶,並得到了業委會的支持。

 小城雖小,故事卻多,崗頂劇院業委會常設展(長期展出,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五點半,逢星期二休息,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值得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