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九日電】(記者高凱)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北京時間八月九日上午九時三十五分,中國內地二0二五年電影暑期檔票房已達八十點零六億元(人民幣,下同),票房火熱的同時,口碑佳作不斷,持續推高觀影熱潮。
從《南京照相館》中七位普通人用生命守護歷史證據底片,到《東極島》將鏡頭聚焦漁民以平凡之舟付出人道大愛,從《長安的荔枝》與《戲檯》中大歷史下小人物的辛酸與堅持,到《浪浪山小妖怪》中無名小妖為非凡夢想的執拗拼爭……這個夏天,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以微觀視角切入,通過成功的凡人?事呈現出對個體命運的深度關照,以與時代共振的「貼地」表達收穫觀眾認可,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中照亮大銀幕。
作為今年春節檔後首部票房突破十億元的院線影片,截至目前,《南京照相館》以超二十億元的票房領跑暑期檔,實現口碑與熱度的雙收。該片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故事圍繞「日軍罪證照片」展開。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之際,《南京照相館》從一間照相館、幾個普通人切入,以微觀視角將歷史具象化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令歷史記憶可感、可觸。
同為歷史戰爭題材作品的《東極島》通過普通漁民的視角,將一九四二年「里斯本丸」號營救事件還原為平凡人的樸素大義。影片以平民為主人公展開敘事,當漁民面對日軍槍口時,主創者沒有將其塑造成「高大全」的英雄,而是展現「恐懼-掙扎-覺醒」的心理過程。正如該片導演管虎所言,「承認人性的軟弱,才能讓最終的勇氣更有力量」。
這種去中心化的敘事,讓主旋律電影在宏大主題之下更顯人性關照。歷史記憶的當代表達、聚焦凡人微光的敘事方式,成為電影與觀眾建立緊密聯繫的重要助力。
《長安的荔枝》通過「微觀歷史」的視角關注唐代基層官吏李善德的命運浮沉,片中諸如「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等台詞、橋段所引發的職場困境、誠信堅守思考等,得到眾多觀者的共情。
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將鏡頭對準西遊世界裡的無名小妖,用荒誕喜劇的外殼包裹現實主義內核,通過四位底層小妖的冒險歷程,不僅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美學意境的奇幻世界,更以「去主角化」敘事,讓故事天然攜帶了強烈的代入感。這則關於「平凡者自我接納」的現代寓言,傳達出「我們不必都是英雄,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軌道上活出意義」的內核,實現了對普通人個體命運的觀照。
圍繞京劇戲檯展開的《戲檯》則以「戲中戲」的嵌套結構,將焦點置於亂世中的小人物小場景,不僅拓展了喜劇片的表達邊界,更通過戲曲唱段完成了對民族氣節的隱喻呈現。
在新近上映亦取得不俗票房的小成本喜劇電影《奇遇》中,一場雙向穿越看似荒誕,觀眾卻于平凡主人公不同生命階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衝突碰撞中看見自己,進而重新審視人生中的無奈和在無奈中堅守初心的意義。
無論題材類型還是風格樣式,今年的暑期檔電影都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而剝離類型創新與技術突破的表象,這個夏天的大銀幕最令人欣喜的或更在於對不同背景下凡人微光的成功呈現。事實上,觀眾也以持續的觀影熱情給出了最真實的反饋。
這種對個體命運的深度聚焦無疑加深了電影與觀眾的情感聯結,也為此間銀幕創作勾勒出一番新景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