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碎片社交 甘遠來
最近一個新興的社群媒體成為了年輕人的寵兒,Threads。Threads是Meta旗下的一個社交平台,與Instagram連通,使用者可直接透過Instagram帳戶註冊使用Threads。而部分台灣網民認為這個平台的英文發音難讀,便使用中文諧音「脆」來代指,久而久之便成為了其中文代稱。
Threads的用戶可以在平台上發表相片及文字貼文,這看起來與Facebook和Instagram沒有甚麼區別。然而,在我看來這三種平台代表了三個不同的世代。在二零二五年,已經少見年輕人使用Facebook,這個社交平台在我小學時興起,風潮席捲,一下子代替了MSN。後來,零零後成長起來後便傾向於使用Instagram,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限時動態(story)的功能便捷,隨手一拍,可以添上文字和簡單配樂便能發布,所有追蹤者(follower)都可以看到,而且僅二十四小時可見。這種急速的節奏十分適合千禧世代的年輕人。
而Threads剛推出的時候也受到用戶的質疑,認為它與Instagram的功能基本重疊,沒有功能上的迭代革新。但在使用中,用戶發現Threads更適用於記錄一些碎片,所思所想隨手記錄下來就可以發布,更重要的是這個平台的觸及率較Instagram廣泛。大數據會自動推薦一些用戶感興趣的、最近關注的議題,往往一看就是半天過去,給人一種電子的精神寬慰。
在滑動瀏覽Threads的過程中,我發現這種碎片式的社交所花費的時間遠超真正的面對面社交,畢竟誰不喜歡貼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