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八月九日電】(新華社記者周圓、董瑞豐)人類大腦,科學研究的最大奧秘之一。腦機接口,人腦對外的「通信通道」,借此可用「意念」與外界交流互動。
昔日的科幻場景,如今呼之欲出。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最新印發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二0二七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到二0三0年,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
「路線圖」不僅清晰描繪了未來產業的前景,也宣告中國將繼續勇攀這座科技高峰,為更多患者和家庭帶來健康福音。
把薄如蟬翼的電極貼在患者硬腦膜上,失語者的心裡話可以被「聽見」。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腦機接口「北腦一號」幫助漸凍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
癱瘓患者用腦控機械臂書寫,盲人通過芯片接口「看見」光影……一批國際科技巨頭正紛紛「押注」腦機接口。未來,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中風、帕金森等疾病將迎來更多的治療可能。
腦機接口技術已有百年發展歷史,近年發展勢頭迅猛。接口電極等關鍵器件亟待突破,技術落地應用仍有瓶頸,需要政策推動解決。
激活創新神經元!聚焦問題,此次出台的文件多措並舉、精準出招。
靶向攻關──
加快植入式設備研發突破;創新額貼式、耳貼式、入耳式、發夾式等產品形態,研製頭盔、頭顯、眼鏡、耳機等集成式腦機接口產品;研發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的通信芯片;完善腦信號編解碼軟件……
意見對全產業鏈進行梳理,聚焦當前和今後發展亟待突破的關鍵環節,逐一進行科技攻關部署。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核心軟硬件強基工程、整機精品工程等重點工程。包括開發基於腦電的情緒狀態檢測系統,研發腦控機器人、腦控計算機、腦控家電等產品,開發基於腦電信號反饋的外骨骼產品。
加快落地──
意見專門提出支持檢測評估機構發展,建立產品測試規範,研發腦信號檢驗檢測專用儀器,明確佈局建設產品中試平台,組織開展重點任務揭榜掛帥,加速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聚焦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三個場景,謀劃應用拓展,如推動危險品、核能、礦山、電力等重點行業先試先用;通過腦機接口產品實時監測分析大腦活動特徵,預防潛在健康問題;利用腦機接口監測駕駛員生理狀態,及時提醒睏倦、注意力不足、反應遲緩等異常狀態。
強化支撐──
意見提出,分級分類建設孵化器和產業園,發展壯大腦機接口領域領軍企業,實施啟航企業培育工程,推動腦機接口與人工智能、新材料、機器人等領域企業合作。
此外,意見還要求建立腦機接口技術標準體系,佈局標準化發展路線圖;持續推動倫理研究,建立健全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治理體系;加強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佈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現代化產業學院等特色學院。
讓新技術穩妥駛上「快車道」,相關部門和地區也推出相應舉措。
國家醫保局印發《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取出費等價格項目;北京、上海等地發佈行動方案,針對腦機接口領域的監管政策、臨床試驗、產業集群等給出了明確發展方向;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研究編製了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
在這場關乎人類健康福祉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我們正在加速,未來可期!◇